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2013年6月28日,适用2013级)
一、总体思路
1.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全面设计;
2.在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同时,着重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3.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需求;
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5.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
6.实行研究生处、外国语学院、各研究生培养点的沟通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
研究生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功能英语和学术英语等三种课程类别,总学时数为108学时,计6学分。各模块的开课名称、开课时间及周学时数如下表所示。
课程类型 名称 开课时间 周学时 基础英语 核心英语1 秋季 4 核心英语2 春季 2 英语视听说 春季或秋季 2 功能英语 英语演讲技巧 春季或秋季 2 英汉口语口译 春季或秋季 2 学术英语 文献阅读与翻译 春季或秋季 2 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春季 2 学术英语写作 春季 2 学生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专业需要选修相应的课程模块,具体方法如下:
入学成绩 基础英语 功能英语/学术英语 总学分 50分以下 6学分 0学分 6学分 50分及以上 2或4学分 4或2学分 6学分 建议学生在第一学年修读。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时间,所以也不宜在一学期修完。如果第一学年因故不能修完规定学分,可以在第二学年修读。
三、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1.根据研究生的年龄、智力、学习能力等特点,强调自主、探索、实践、尝试的方法;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进度等;培养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根据研究生外语学习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参与学术活动所需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同时丰富相关的文化、学术要求等知识;
3.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环境;
5.要将外语学习放在实际的环境中,提倡实战演练的教学方法,边学习边尝试。积极开拓现实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
四、学业成绩评定原则
1.采用学分制,学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2.学生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大纲另行公布)修完相应的课程,并考核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3.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办法另行公布),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尽量少考死的、孤立的语言知识。
2 /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