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选自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秋夜将晓时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局的忧虑。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是一篇值得深入学习和体会的优秀诗篇。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能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局的关注,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词,了解基本的古诗词知识,如诗的形式、韵律和基本内容。但对于这首具体诗作的背景、诗人的情感及深层含义,学生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喜欢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词的美。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较为敏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对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有难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对诗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哲理理解不够深入,可能难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朗读节奏把握不准、诗句背诵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以便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秋夜景色的图片,以及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教学工具:准备PPT或白板,展示诗歌内容、背景资料和诗歌鉴赏要点。
4.教室布置:设置安静的学习氛围,准备好书桌椅,方便学生朗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秋夜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感受秋夜的宁静与凉爽。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秋夜感受过这样的凉爽?你们觉得秋夜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秋夜的特点,为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铺垫。
-介绍诗人陆游,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诗人是谁?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的基本信息。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排列和押韵。
-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如“篱门”、“晓”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秋夜”、“篱门”、“凉”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分析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就诗歌中的某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进行诗歌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背诵能力。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美景,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强调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5.作业布置(5分钟)
-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背诵和赏析。
-鼓励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复述诗歌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下节课将进行诗歌分享会,请每位学生准备分享自己的诗歌学习心得。
六、知识点梳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词,以下是本课的知识点梳理:
一、诗歌背景
1.诗人陆游简介:了解陆游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创作时期:南宋时期,陆游晚年流放途中所作。
二、诗歌内容
1.诗歌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诗歌主题: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局的忧虑。
3.诗歌意象:秋夜、篱门、凉等,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诗歌结构
1.诗歌体裁: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2.诗歌韵律:押韵规律,平仄押韵。
3.诗歌结构:前两句描写景色,后两句抒发情感。
四、诗歌表达技巧
1.比喻:以“秋夜”喻示人生短暂,以“篱门”喻示家园。
2.拟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