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研究MAV微飞行器-淡江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PDF

发布:2017-11-21约9.84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專題研究 MAV微飛行器 指導教授:楊龍杰 專題生:江志剛 1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像鳥類般的在空中飛翔,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夢想,但如何實現也 是學者一直在探討的目的。 15 世紀時,達文西為了製造出航空器, 花了很多時間在觀察鳥類以及昆蟲的飛行行為,並設計了一系列的飛 行器,奠定了往後飛行的基礎。直到 20世紀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以機械動力成功使人類翱翔天際。之後科學家不斷的創新改變,從一 開始萊特兄弟的 12 匹馬力螺旋槳飛機,到現代的音速以上噴射式飛 機,科技的進步造就了飛行器的完整發展。然而,對於一些特殊情況, 飛行器的體型並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因此,飛行器逐漸走向微型化 的趨勢。在軍事用途上,微飛行器可低空飛行進入敵方的區域,作為 近距離的監視,或是對衛星和軍用偵察機接觸不到的盲區或人員無法 涉足的地區進行偵察。甚至火災發生時,可於火場週遭探測溫度分 布,減低人員傷亡。因此,在未來的城區戰場與反恐軍事行動中,或 是生活中的救援以及人員的跟蹤追查等任務,微飛行器在這方面有很 大的研究價值。 依據美國國防先進計畫研發處 (DARPA)的定義,微飛行器 (MAV ; Micro Aerial Vehicle)預期各方向的尺寸能縮小到為 15cm 以內,性能 則希望達到: 1. 航程約 10km 。 2. 飛行速度最高速度約 30 英哩/每小時。 3. 飛行時間約 20 分鐘。 一般來說微飛行器依照升力產生及推進方式可分三大類,分別為 定翼式、旋翼式與拍翼式,拍翼式亦可稱為拍撲翼(flapping wing) 。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的軍方單位與學術界都投入相當多的資源,開發新 2 興上述三類之微飛行器,而拍 撲式微飛行器有別於大型鳥類之飛行方 2 ~105 ,並 式,此微飛行器處於較低的雷諾數(Reynolds number)約 10 運用翅膀的複雜運動與可撓式之機翼 (flexible wing) ,增加其飛行效 益,也是現在淡江大學微機電實驗室研究的微飛行器。 1-2 演進回顧 實驗室的第一代 MAV ,其基座以及連桿是由鈦合金組成的,由 於組裝完成後整體的重量過重,導致無法飛行。第二代由壓克力組成 的 MAV ,重量仍然過重,而且整體體積過大,仍不符合需求。演進 到第三代 MAV ,以鋁合金做為材料,由淡江大學實驗室的線切割機 切割出的基座、連桿,重量已達到輕量化,材質也非常堅固,元件不 會飛行幾次就被撞壞,組成的微飛行器有很好的飛行效果。然而,由 線切割機裁切機座與連桿,一次能切割的數量有限,而且相當耗時, 導致當我們需要不同規格的基座與連桿,以及需要足夠的量來組裝 時,會有供不應求的現象,不符合時間效益。演進到第四代 MAV , 改用塑膠製的基座與連桿,可大量生產,質輕且組裝方便,非常適合 做為 MAV的傳動機構。由於可量產且價格便宜,即使組裝出來效果 不彰,也可馬上淘汰,立即換新。 1-3研究動機 拍撲式微飛行器包含控制系統及傳動齒輪系統的部份,其關鍵技 術如下列各點所述: 一. 拍撲式微飛行器在機翼尺寸上遠小於一般航空飛行器,其可搭載 的裝備荷重受到極大的限制,如馬達、控制晶片,不會有太多的選擇 餘地。因此,微飛行器必須採用高強度重量比的材料來減少重量外, 其餘飛行裝備也必須以微型化來配合,以減輕重量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