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清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 维 教 育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生物选修3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与DNA分子相关的几种酶及基因工程的其他工具
1、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作用底物
DNA分子
DNA分子片段
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
作用部位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碱基对间的氢键
作用结果
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形成重组DNA分子
形成新的DNA分子
形成单链DNA分子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2、载体
(1)条件:
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
②有一个至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③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2)种类:
质粒(常用)、γ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3)作用:
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②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二、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目的基因: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原理:DNA双链复制
②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②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③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生物种类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微生物细胞
常用方法
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 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显微注射技术
Ca2+ 处理法使其处于感受态
受体细胞
体细胞
受体细胞多是 受精卵受精卵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
的DNA→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
→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微生物细
胞壁的通透性增加→重组
质粒与感受态细胞混合→
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检测
①导入检测即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即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作探针。
②转录检测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法,即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翻译检测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2)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对转基因生物进行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一、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二、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