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手术室安全管理总结.doc

发布:2017-05-07约1.36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术室安全管理总结 篇一:手术室护理安全自查及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手术室护理安全自查及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连平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为此我们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做一个全面、深入的自查及整改总结: 一.存在问题 1.护士素质 手术室是医治病人的特殊场所,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而且工作紧张、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责任十分重大,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 2.技术操作方面 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如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 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临时故障,或造成病人的损伤。 3.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4.用药有误 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 5.手术病人护送不当 护送途中发生管道或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 为了更好的胜任手术室这种特殊环境的特殊工作,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及心理素质培训,增强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及时调整好身体和心态,永远保持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长期紧张的工作。 2.加强业务学习 各层手术室护士均需按专科护士的要求落实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不断深化自身知识内涵,拓宽护理知识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妥善安置手术体位,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外展或牵拉而损伤神经,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的配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控制术中感染。 3.严格执行手术清点制度 手术前、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认真仔细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同时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凡属清点范围内的物品,未经允许,不得拿出或拿进手术间,术中临时添加的物品,要与洗手护士核对,所有记录都要详细登记到清点本上。在每台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术中需要输血时,必须经两人认真核对无误方可给患者输入。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空安瓿、输液瓶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手术室内的各种药品和物品都应定点放置,标签醒目。 5.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 认真检查平车的安全性能,转送病人时,妥善安置好各种管道,拉起床栏。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我们将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每个人行动起来不断吸收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篇二: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一)建立并落实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 确的手术。 1、建立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部曲”程序,并有记录。 一步:包括手术病人标识、手术部位的标识、运送工具标识。 (1)查对手术部位的标记(术前由医生做好标记),特别注意成对器官的单侧手 术;有左右之分的手术;有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 (2)手术病人标识,手腕或脚腕佩戴标识带,用不褪色的笔写明病人的姓名、性 别、住院号、科室。 (3)接手术病人的平车上悬挂提示牌,提示牌写明手术间和台次,避免接错病人 和接错手术间。 二步:病区与手术室交接核查病人、资料及物品,有记录。 查对时让清醒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年幼的患儿,其身份的确认必须由其合法家属或外科医师共同完成。 三步:执行术前“暂停”、再次核对的制度。 2、建立三方核查制度 手术前三方核查涉及到手术患者、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参与人员多,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1)核对责任人及职责 (2)核对时间点第一次为实施麻醉前:病人的主管医生必须在麻醉前到达手术 间,三方须暂时放下各自工作,共同核对病人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等,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病人有回答能力的,则病人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知情同意书,过敏史等内容均由病人自己叙述:第二次为手术开始前;第三次为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前,核对方法与第一次相同。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在核对表相应位置上签字。 (3)手术病人查对流程: 持手术通知单、病人接送登记本、物品交接卡到病房接病人 ,同病房护士查对→ 病人被送入手术室等候区,由值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