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地久天长教学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反思
篇一:《友谊地久天长》的教学反思(514字)
本课意在让学生对两首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进行比较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这首歌曲。但是虽然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这首歌,却对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熟悉。当音乐响起,学生已经能完整地把歌曲唱出。那么如何走入这堂课,迅速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再学习的欲望?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难题。我仔细研究了这两首歌曲,决定从对两首歌曲的比较入手。首先我让学生从两首歌曲的谱面中找“相同”。学生很快说出“歌名相同,旋律大致相同。“接着再让学生“找不同”,学生也很快地找出:歌词不同,拍号不同。我继续启发学生更深一步地思考:歌词拍号的不同必然会使歌曲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会使歌曲表达的含义不同,情绪,节奏,速度等的不同。
之后,我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首歌曲不同的时代背景。通过找“相同”和找“不同”。学生很愉快地走进这首歌曲。因为熟悉,他们很快能跟着钢琴伴奏唱起来。也因为通过比较和思考,学生也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情绪及身体律动表达两首不同时代的歌曲。在实践与创作的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情景设计”中贯穿这两首歌曲。有一组学生以跨越时空形式的表演,引起了声声喝采。看到学生“意犹未尽”的样子,我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篇二:《友谊地久天长》教学反思(917字)
在音乐的歌唱教学中,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高低与否,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如何,通过歌唱课的教学,我谈谈音乐歌唱教学的体会: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要上好一节优秀的歌唱课,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设计课的各个环节要紧密联接,以认真积极态度和旺盛的精力面对学生。好的歌唱音乐课能让学生获得审美的能力,使学生感兴趣。而我在歌唱课《友谊地久天长〉〉中,就先播放流行歌曲周华建的《朋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会唱的学生,演唱一遍,后提问朋友为自己做的最难忘的一件事,等到课堂气氛热烈时,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感受音乐,并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了,那课堂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的歌唱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去学唱这首歌曲。初听哼唱、复听跟唱、再听带感情歌唱、最后完整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音乐歌唱是一种音乐的表演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歌唱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参与音乐歌唱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歌唱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活动。
而“动”是歌唱作品的一种表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歌唱与表演相结合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涵。在歌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我让学生感受温情友谊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的形式进行创编来表现出来。
上述几点只是自己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参与的方法还有许多,有待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总结,探索。
篇三:《友谊地久天长》教学反思(1666字)
这节课是在第一课时学唱了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的基础上,以器乐进课堂为主题而设计对歌曲的教学,思路是:先复习引入新课,聆听欣赏并体验吹奏,接着是不同拍子歌曲对比感知与打击乐器不同敲击方法对比感知,最后引导合作创编、综合表演、课堂小结。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获得了用打击乐器表达情感的体验,初步掌握了创编伴奏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创编,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亮点。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