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肿瘤标志物及意义.ppt
第1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恶性肿瘤现状如何在中国总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肿瘤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286人患癌;一生中有22%的概率患癌症肿瘤死亡率:每10万人有181人患癌死亡;一生中有13%的概率患癌死亡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平均每5位癌症患者有3人死亡。第2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肿瘤发病率随人群年龄逐渐上升,特别是5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而大幅上升;50岁以上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80~85岁最高。第3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肿瘤死亡率随人群年龄逐渐上升,特别是6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而大幅上升,60岁以上约占全部死亡的63%以上;85岁以上达到最高第4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排名前十肿瘤病种的发病率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排名前十的病种发病率占84.14%;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排名前十病种发病率占77.67%。第5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什么是肿瘤标志物指恶性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由于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监测病情有无复发以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第6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理想的肿瘤标志物⑴灵敏度100%,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⑵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⑶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⑷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以判断预后。⑸半衰期,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⑹与预后有关,即肿瘤标志物浓度越高,预后越差,反之亦然。⑺可靠的预测价值,即能真正预测有病和无病人群。⑻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第7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目前的问题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标志物。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就十分困难。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好,又无器官特异性,因此只能是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如果要进一步确诊,还必须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的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查只是提示性作用,可作参考,但不具有决定意义。第8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假阳性”肿瘤标志物阳性,即检查结果异常,这可能是恶性肿瘤,但也可能不是。“假阳性”的影响因素:⑴良性疾病,如炎症性疾病一些肿瘤标志表达增加。肝脏良性疾病时,AFP、CA19-9、CEA和TPA(肿瘤多肽抗原),肾功能衰竭时β2-MG(β2微球蛋白)及CA15-3、CA19-9、CEA水平均增高。⑵有一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AFP、CA125、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会升高。⑶某些疾病,如风湿病时CA19-9浓度可增高。⑷某些检查后,已发现进行直肠检查后,PSA和PS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值可升高,因此采血前不应进行直肠检查。第9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假阴性”肿瘤标志物检查不能发现所有的癌症患者,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不表示就一定没有癌症。“假阴性”的影响因素:⑴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细胞数目少。⑵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⑶机体体液中的一些抗体与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⑷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其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去。⑸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第10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何合理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局限随着免疫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检肿瘤指标数越来越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观察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具有极大意义。至今仍没有一种标记物对肿瘤是完全特异的:⑴一些良性病变也能出现程度不同的阳性反应。⑵肿瘤本身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呈一过性或阶段性阴性反应第11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何合理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合理应用肿瘤标志物①动态观察。②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③紧密结合临床表现,特别是影像特点综合判断。提高肿瘤诊断阳性率最富有成效的方法和措施。第12页,课件共2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检测项目中文名称检测意义CEA癌胚抗原结直肠、胃、胰腺、小肠、肺、肝癌AFP甲胎蛋白肝癌CA125癌抗原125卵巢和子宫内膜癌CA15-3癌抗原15-3乳腺癌CA19-9癌抗原19-9结直肠、胰腺、胃、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