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doc

发布:2016-11-28约4.2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论 (一)健康的概念 WHO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整体的健康观: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意义 从身体的发展来看:身体处于幼儿到第二次身体发育期间,生长发育相对迅速和旺盛 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且肌肉力量弱,耐力差。 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能力十分脆弱,且身心之间相互影响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 现代社会也需要身心健康的公民去从事社会的各项工作。而重视儿童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必将能提高新一代人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儿童健康的标志 健康儿童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是健全、良好的,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发育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主要标志 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姿势端正,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体能发展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 主要标志 智力发展正常,具有良好情绪特征,个性特征良好,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没有较明显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智力发展正常,智商(IQ)70以上为正常。 2)情绪稳定协调。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 5)人际关系心理适应。 6)个性稳定和健全。7)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容纳自己和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人生目标等。 (四)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各类物质条件,维持和促进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则危害幼儿的健康 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机体自身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先天发育、营养、药物损害、机体损伤或发育障碍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心理因素 :情绪反应、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模式和生活意识) 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有规律、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定期接受健康检查、懂得爱惜自己 卫生保健设施因素(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 卫生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状况 服务体系 妇幼卫生部门:负责6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学校卫生监测。 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妇幼卫生及学校卫生监督。 儿少卫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迅速提高 表现为: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 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水平提高, 性发育提前。 警惕“现代文明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1、儿童耐力素质停滞或下降 耐力:表现在肌肉静止性耐力和速度耐力两方面 其中: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等指标出现负增长 2、学生营养状况的“双峰现象” 肥胖(obesity)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以及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造成。 3、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传染病已得到了大幅度下降、控制或消灭,但近视、龋齿、脊柱侧弯等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却是有增无减,有些甚至还在上升。 如:视力低下检出率(主要是近视):小学22.7%,初中55.2%,大学76.7%。 4、心理行为问题增多,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学龄期主要行为问题 青春期主要行为问题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一、人体的细胞 人体最初只是一个受精卵。当精子与卵子融合为受精卵后,不断分裂、分化,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个体。人体众多的细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有机的结合。每个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赖的,因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人体结构和生命现象。 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扁平形、立方形、柱形、梭形、球形和星形等。尽管细胞的外形可以变化,但每一种细胞都有相对稳定的外形特征。 一般因其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的不同,细胞的形态有所差异,如红细胞为圆盘形,以便于在血液中流动运输氧气;肌细胞为圆柱形和长梭形,以利于长度变化完成收缩功能;神经细胞常有许多长短不同的胞突,以易于细胞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特点:1、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2、细胞的大小悬殊很大。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膜是指包围在细胞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