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品车间年终总结.doc

发布:2017-05-11约1.4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品车间年终总结 篇一:2012年水泥公司成品车间年终总结 2012年成品车间年总结 基本汇报: 一、安全: 2012年我们成品车间安全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全年未出现一次轻伤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设备运行安全方面也没有出现较重大的责任事故,这主要是因为: 1.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后,车间指派专职副主任任付生及专职安全员韩昌辉全力负责全车间人身及设备安全管理,并根据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其二人作了详细的目标考核方案。 2. 车间根据目标管理在全车间坚持长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方案,具体到新老岗前培训、在岗学习,要求人人必须坚持手抄《安全规程》、《反习惯性违章121条》、各种厂规厂纪及目标管理相关文件、规章制度及以往的事故案例。硬件方面坚持每月上、中、下进行三次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安检部,对查出项进行限期整改,有效保证生产组织过程中各项工作安全进行。 3. 长期坚持运行班班前班后会制度,通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间断地强调安全、及时传达集团公司和厂部等各级的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管理要求,强化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对安全长抓不懈。 二、质量与产量: ⅰ)质量:出磨水泥质量年均合格率SO3:99.8%,m/Kg:97.3,CaO:95.1%,合格率相比基本持平并稳中有进,质量控制按化验室下达指标做的较好,特别是SO3,全年合格率平均已经接近100%,其中CaO为本年度4月份起新增考核指标,由于CaO的控制牵涉到的因素较多(所有的配料任一种有波动都会造成CaO指标的波动),所以CaO较其它两个指标合格率偏低,同时CaO的控制愈发凸显出车间几台丰博转子秤的在运行中的缺陷与不足,给中控及岗位带来大量的劳动负荷,以及老操作员的流失与新操作员的上岗让车间付出了一定的质量代价。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出磨水泥质量控制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这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车间有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方案,并且能切实推行。规章制度的多与全都没用,要的是贯彻执行力度,只有去做了,才有收获。 2. 各岗位、各班组均附有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方案,有相应的上料及巡检、联系制度,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 3. 中控室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法与奖惩细则,牵涉到操作员质量考核排名方法、操作员请假制度、末位淘汰与轮流上岗制度、操作员工资核算制度、新操作员授教制度、一操两磨制度、报表填写制度、中控室职责技能规范、中控室岗位操作纲要、中控室几个重要工作特别规定、中控室违纪处罚条例等19个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力争上游。 4. 各岗位与中控联系紧密,现场各种重要数据能实时显示在中控室特种参数记录表上,以供中控员随时对比分析,作出调整。 2 5. 每月定期为各磨生产参数作镜像记录,实现数据回溯,通过对比分析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 发现与处理突发数据异常。 6. 脱硫石膏大棚的投入使用及进厂脱硫石膏质量品位稳定、分区上料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对 配料站电子皮带秤的监控制度日渐成熟,决定了入磨物料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性质及入磨物料混合比例的稳定,为出磨水泥质量稳定创造了首要条件。 2013年,由于SO3指标控制范围由±0.25改为±0.2,所以合格率控制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再加上3.2米磨加选粉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对质量控制进行摸索领会,总体质量控制难度也会加大,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2013年的出磨水泥质量控制好。 ⅱ)产量:2012年度车间共生产水泥2527455吨,比去年的2406210吨多出121245吨,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车间对4#水泥磨进行二仓改三仓改造,成效显著,台时平均提高8%左右,是今年的水 泥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全厂推行目标责任管理责任制后,车间对4台 水泥磨系统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全年综合 平均运转率由去年的80.5%提高到84.2%,运转率的提高,是产量相增加的必要条件 三、运转率: 2012年全年综合平均运转率为84.2%,比去年的80.5%平均提高3.7%,其中年初1-2月份由于库满,运转率较低(元月65.4%,2月25.6%,平均:45.5%),再除去10月份水泥滞销,2012年我们其它月份综合平均运转率达到了93.2%。这主要是因为: 1. 车间一直坚持定期检修制度,在日常巡检中发现问题,并作好记录,有计划地进行停磨检 修。 2. 由车间主任带队(参加人员:车间主任、检修班长、运行班长、卫生考核员),每月18次 对车间各岗位进行卫生、设备检查,并作好详细记录,发现、分析、处理问题。 3. 对运行三班、机修主辅机班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其中运行班共分安全、质量、产量、运转 率、卫生、纪律6项考核指标,并进行综合排名,考核结果以奖金的形式纳入工资核算。机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