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汽斯柯达车型技术指导4例.pptx

发布:2024-07-01约3.13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汽斯柯达车型技术指导4例汇报人:2024-01-20

车型概述与市场定位动力系统与传动技术底盘悬挂与操控性能车身安全与舒适性配置智能互联科技应用总结与展望contents目录

车型概述与市场定位01

上汽斯柯达(SAICSKODA)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共同合作生产的汽车品牌。自2007年上汽斯柯达首款车型Octavia明锐上市以来,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逐渐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上汽斯柯达凭借其优秀的品质、精湛的工艺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上汽斯柯达品牌背景

上汽斯柯达车型以欧洲设计风格为主,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车型特点上汽斯柯达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家用轿车市场,以追求品质生活和注重家庭出行的消费者为目标群体。市场定位上汽斯柯达在品质、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用轿车的需求。竞争优势车型特点及市场定位

上汽斯柯达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以中青年家庭为主。年龄分布消费者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购车能力和消费能力。收入水平上汽斯柯达消费者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地域分布消费者购车主要用于家庭出行、上下班通勤以及商务出行等。购车用途消费者群体分析

动力系统与传动技术02

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调整气门开闭时机,实现了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的最佳配气效果,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上汽斯柯达车型搭载的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燃油直喷技术,通过高压喷油嘴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部,实现了更精准的燃油喷射和更高的燃烧效率。发动机采用了铝合金缸体材料,降低了发动机的重量,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发动机技术解析

上汽斯柯达车型提供了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种选择。手动变速器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高的传动效率,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消费者。自动变速器采用了先进的液力变矩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实现了平稳的换挡和智能的驾驶体验。同时,自动变速器还具备多种驾驶模式选择,满足不同驾驶需求。部分车型还配备了双离合变速器,通过两套离合器的工作实现动力的快速传递和平稳换挡,提高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变速器类型及特点

上汽斯柯达车型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优异,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轻量化设计,降低了车辆的油耗。车型还配备了智能启停系统,在车辆静止时自动关闭发动机以节省燃油消耗,当驾驶员松开刹车踏板时,发动机又会迅速启动,保证驾驶的便捷性。部分车型还采用了能量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用于辅助车辆的驱动和降低油耗。燃油经济性表现

底盘悬挂与操控性能03

底盘结构特点及优势承载式车身结构提供优异的刚性和抗扭性,确保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轻量化设计采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降低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优秀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通过优化底盘平整度和流线型设计,降低风阻系数,提高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实现后轮的多向运动控制,提供优异的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悬挂系统调校针对不同车型和用户需求,进行专业的悬挂系统调校,实现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平衡。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提供良好的横向支撑和稳定性,确保车辆在转弯时的操控性能。悬挂系统类型及性能

123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精准的转向手感和路感反馈,确保车辆在各种驾驶条件下的操控稳定性。精准的转向系统配备高性能制动系统,提供优异的制动效能和稳定性,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时的安全性能。稳定的制动性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动态,对车轮进行独立制动和动力分配,确保车辆在极限驾驶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先进的电子稳定程序操控稳定性评价

车身安全与舒适性配置04

碰撞能量吸收设计车辆前部、侧面和后部均配备有碰撞能量吸收区域,通过溃缩变形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降低对乘员的冲击。高强度车身结构上汽斯柯达车型采用高强度钢材构建车身框架,确保在碰撞时能够保持车身完整性,减少变形,从而保护乘员安全。安全气囊系统配备有多级安全气囊,包括前排双安全气囊、侧气囊和头部气帘,为乘员提供全方位的碰撞保护。车身结构安全性分析

03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通过监测车辆行驶状态,对失控情况进行主动干预,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01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控制刹车力度,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确保制动时车辆的方向稳定性和操控性。0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根据车辆负载和行驶状态,自动调整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提高制动效能。主动安全系统介绍

自动空调座椅加热噪音控制多功能方向盘舒适性配置概览根据车内温度和设定值,自动调节出风温度和风量,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通过优化车身结构和隔音材料的应用,降低车内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