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de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业是株洲的主导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对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发展思路,实现富民强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株洲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株洲推进工业化进程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高投入,低产出;总量大,水平低;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多污染;不协调,难循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明显。???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株洲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生产力跨越发展论初见于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中共十六大又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道路做出了科学的规定。生产力跨越发展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之后,作为中国后发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又一个伟大战略构想,并根据中国实际选择了实现这一跨越发展的具体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机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是面向世界的,又是立足本国的,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向互动,是世界信息文明中国化与中国工业文明世界化相统一的历史过程。市第十次党代会根据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及时提出了“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的工作主题,明确了“十一五”建设开放、文明、繁荣、宜居的特大城市和“四个一”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产业兴市、科教先导、城镇带动、文化提升四大战略,特别是在产业兴市战略中,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突出抓工业,明确了“三化”的核心就是工业化。??? 2、株洲加速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株洲是全省的工业重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7%,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株洲工业发展速度虽然一直保持在16-20%之间。如果纵向比较,株洲工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但从横向比较,速度还是不快,特别是规模工业增长速度在全省相对靠后。多年来的投资项目中很少有上规模特别是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发展后劲相当缺乏。一是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近5年来株洲规模工业增幅从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长沙、湘潭、岳阳、常德和郴州规模工业平均增幅3.6、2.3、1.0、2.1和3.7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总量有后移趋势。2006年长沙、岳阳、株洲、常德、郴州和衡阳等六个城市增加值分别完成584亿元、318亿元、271亿元、265?亿元、248亿元247亿元,分别增长19.4%、16.1%、14.6%、15.8%、7.8%和16.8%。目前14个市州虽然株洲工业总量株洲排名第三,规模工业总量排名第四,但由于传统工业化对株洲的发展推动作用逐年减小,株洲工业特别是规模工业发展速度慢于其它四个城市(郴州特殊原因除外)。如果继续按这速度发展下去,株洲离追兵就会越来越近,离标兵将越来越远。三是粗放生产仍然比较明显。株洲市作为依托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以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火电、陶瓷为主导产业,其中除机械制造行业外,均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重化型资源利用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消耗大、工业结构性污染相当严重,并且在全市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传统工业化形成的粗放生产特点还比较明显,已严重影响了株洲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工业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还较低。由于工业化程度不高,也从一定程度影响到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3、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株洲的惟一选择。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及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等几位主要领导来株洲调研时都反复强调,株洲要充分发挥技术与装备优势、科技与人才优势、品牌与交通优势,要挑重担、作贡献,争当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到2006年,株洲市工业化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7%,工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市税收70%以上,工业就业人口占城市总人口40%多。工业在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株洲实现跨越发展,争当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的基础才更坚实。只有努力克服传统工业道路的弱点和弊端,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应用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株洲才能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构想。??? 4、株洲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立足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就是要加速工业发展。要在立足做好现有产业,壮大现有企业,在做大做强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实现大的发展。要把工业发展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相结合,在做大做强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中间服务和推动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在“推”字上下猛力,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化”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