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计算.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布置要求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d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5.剪力墙墙肢两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φ12的钢筋或2φ16的钢筋;沿该竖向钢筋方向宜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为250mm的拉筋。 6.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面积的1/2。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相同的箍筋。 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接受拉钢筋锚固在顶层连梁高度范围内。 7.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可适当提高。剪力墙的计算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和箍筋、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一)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根数计算: 根数=(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垂直筋的计算: 长度计算: 1、基础层: 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2、中间层: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 03G101-1第48页,同上图。 3、顶层: 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03G101-1第48页。根数计算: 根数=(净长-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 长度计算: 墙身范围内 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边框梁范围内 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根数计算: 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 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 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 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 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 2、拉筋面积=S1*S2 拉筋梅花布置一计算方法: 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