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特需 职业导向 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服务特需 职业导向 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干勤
摘要:文章探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居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承担着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引领本科、高职、中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又衔接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文章介绍该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紧贴国家能源战略、石油与天然气以及安全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率先提出并实践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文章还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些困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作者简介干勤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重庆01331;柏伟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要求,研究生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并批准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如何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系,如何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如何创新培养模式确保质量,如何开展综合教育改革,既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又是必须回答的理论问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位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科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共同构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满足其生产服务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能型人才支撑。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所证明的客观现实,也是现代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居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承担着为现代生产服务业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引领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
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学位授权动态调控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优先支持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开展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按照“择需、择优、择急、择重”的原则,着眼于国家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这是新形势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胆尝试,是为满足现代生产服务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高校,紧跟行业(企业)的特殊需求,以“服务特需、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创造性地实施“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实现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衔接,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建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为国家和重庆市石油行业和安全领域培养急需的、具有较强项目管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校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载体
为适应现代生产服务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打破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传统思路,敢于走新路,全面推进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重庆科技学院在认真分析和总结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2”——坚持学校企业“双主体”
一是学校企业两个主体育人。抓住三大石油公司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重庆科技学院的良好机遇,联合中原油田等大型石油企业,共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作为培养主体在导师配备、资金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