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doc

发布:2017-03-29约6.1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章 1.掌握细胞的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过程 2.了解受精作用及意义 3.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4.掌握伴性遗传 考向展望 减数分裂是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近年来有关精卵细胞的生成、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解的比较和绘制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在伴性遗传这一部分内容里,与两大遗传定律的知识有机结合,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方式和相关概率的计算。这是高考的难点。因此在复习本部分知识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内容: 1.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及区别。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包括分裂特点、DNA 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细胞分裂图形。 3.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遗传系谱,确定遗传方 式,计算后代患病概率。 第15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温故知新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时期 染色体数 DNA数 精(卵)原细胞 2N 2n→4n 初级精(卵)母细胞 2N 4n 次级精卵)母细胞 前期 N n 中期 N n 后期 N 2n 生殖细胞 N n .典例剖析 [例1]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及对各时期图形的辨认,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和位置的变化。 解析:②③⑥三图都只有一个细胞,说明它们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确顺序是③四分体期、⑥减Ⅰ、 ②减Ⅰ后。①和④图出现了两个细胞,说明它们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顺序是④减Ⅱ前、①减Ⅱ后。图⑤由4个组成,说明它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 D [例] (2006·广东卷)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了解姐妹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的结果,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 解析:分析图形,它属于减Ⅱ后。上下相对的两条染色体应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形成,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现在相对应的基因一个是B,一个是b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有可能是B或b基因与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由于该细胞将进行均等分裂,因此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C [例] (2006·上海卷)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命题意图:仍然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掌握及对各分裂图形的辨认。同时还要求能掌握染色体组等概念。 解析:丙是减Ⅰ后,甲是减Ⅱ后,因此甲可以是丙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正确)。乙是有丝分裂后期,从染色体数目来看,其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与甲丙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因此有可能来自同一个体。甲和丙只含2个染色体组,而乙含4个染色体组。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误区警示1.1)根据染色体的位置判别 (2)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判别 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着丝点分裂后两极的染色体数为奇数),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2.在分析雄性个体和雌性生成配子的数量时容易出现错误。例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生成4个精子,只有两种基因型:AB和ab或者是Ab和aBAaBb的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生成4个子,只有AB或ab或AbaB。但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或雌性个体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四种基因型:ABab、Ab、aB。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含有多个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可同时进行减数分裂。 3.不能理解交叉互换过程及意义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联会时的染色体虽然已经复制但仍处于染色质状态,细丝状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容易缠绕而交叉,当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会交换染色单体上部分片段,从而出现交叉互换现象。由于交换的部分片段上携带着基因,因此交换时发生了基因重组,这样使生物体产生新的配子类型,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例如: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只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见下图)。 跟踪演练 基础巩固 1. A.染色体复制一次   B.着丝点分裂一次 C.细胞分裂一次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次 2.下列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是   ( D )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分离   D.染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