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

发布:2018-10-13约2.6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利用计量方法分析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得出财政支农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背景下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实证分析;财政支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060-02   1前言   当前,正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近年农村建设开展的成效看,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绝对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所提高,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对于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长期以来理论界和政府都一直在进行,但是大多是在理论层面,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集中在初级数据分析,没有使用计量分析工作;同时,进行的是某一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如财政支农、农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没有综合的研究。在此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方法,从各项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从而为提高农民收入寻找有效的途径。   2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指标选择及实证分析   2.1影响农民收入主要因素的指标选择   (1)人力资本状况即农民的受教育水平。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本的培育是核心问题。教育能通过提高从事农业的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率,对农业收入的增长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该文采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这一指标作为计量分析指标。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该文以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反映劳动力对农村收入的影响。   (3)国家政策及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该文采用国家农业的财政支出总额、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已根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两个个指标来衡量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生产进而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   (4)农作物播种面积。   2.2影响农民收入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2.2.1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该文用于建模的数据样本区间为2000~2010年,以农民人均纯收入RJSR为因变量。选择农业从业人员高中程度以上文化水平的比重whcd、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ldlbz、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总额cz、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总额gdzctz(已进行价格指数调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bzmj 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计量分析工具为EviewS。   2.2.2预测模型的建立   根据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农民收入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从简单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看,5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尽管只有0.505,但还是能起到解释作用的。从T值来看,BZMJ(播种面积)、CZ(财政支农资金)的T值相对较大,各自变量的系数符号都为正,符合经济意义,但可看出劳动力比重的意义在此不大。   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来对模型求解,在只引入播种面积这一个自变量时,模型为rjsr=-28221.11+0.197069bzmj   R2=0.432765T=3.2682DW=1.516907   dl=1.10du=1.37   DW值落在无自相关区域,各项检验通过。在继续引入其他自变量检验中,结果显示,播种面积和财政支农资金两自变量的引入达到较好效果:   RJSR = -12640.64+0.92135cz+0.090114bzmj   此时R2=0.566884 T检验分别为2.577768 1.372193 DW=2.210589 而且各变量系数的符号正确。进行自相关检验发现落在与自相关的区域,表明随即误差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2.2.3结果分析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每增加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0.92135元,农作物播种面积每增加1公顷,农民人均收入增加0.090114元,因而可以判断,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播种面积的扩大在此模型中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作用比其他因素显著。但是,在逐步回归的过程中也发现,单个的自变量因素都能通过模型检验,而且对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着相关性,只是在整体回归时会遇到检验难以通过的问题,这说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3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3.1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首先,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建设,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建立物质保障。在农村金融体制未完善之前,财政支农资金必须到位。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也直接增加了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   其次,加强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建立,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资金支持,同时,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