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江县茶叶产业调查报告.pdf

发布:2024-06-02约9.3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江县茶叶产业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调查方法:听报告,访谈法,问卷法,网络搜索法等。听报告主要是听取三江县委有关领导对三江县茶叶产

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状况作的报告和干冲村村委办有关领导对该村寨茶叶产业的基本状况作的报告。访谈法主

要是深入到茶叶种植户和茶叶加工者家中,通过谈话方式获取调查资料。问卷法指我们有针对性地发放一些

问卷让农民填答。然后通过统计方法获取我们需要的客观信息。网络搜索法指借助网络技术,快捷、便利地

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力求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使获取的信息客观实际相

一致。

借鉴对比:湖北省恩施市富硒茶叶基地。据了解,湖北省恩施市富硒茶叶产业发展得比较成熟,有很大的借

鉴价值。其茶产品工艺精,质量高,档次高,远销国内外。茶叶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亩茶叶

每年可给茶农带来15000元左右的收入。平均每户农户每年茶叶收入在25000~30000元。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主

体也发展得较成熟。主要有:茶叶种植户,生茶叶收购商,茶叶加工商,大公司大企业。附加主体:生茶叶

交易市场,茶叶会展中心。

调查内容: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江简介: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丘陵地带,

境内山峦连绵起伏,树木莹绿,生态环境优美。各族人民有着悠久的种茶和饮茶历史,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饮

茶文化。2005年,全县已有3个万亩茶叶之乡、22个千亩茶叶专业村,有120个行政村种植茶叶,茶农6.5

万多人,2005年全县干茶产量达2325吨,产值9300万元,平均每公斤40元。今年第一季度,新植面积1.4

万亩,使全县茶园规模达到8.5万亩。目前,三江县现建有“三江县天池茶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多耶楼

茶叶经营部”、“仙人山茶叶经营部”、“名茶茶坊”等四家营销企业。全县现有220家茶叶加工厂,其中有7

家初具规模,其余为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年加工普通绿茶能力3000多吨。2005年,三江开始引进福建省

两家企业在独峒、老堡投资办厂,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两家台湾茶叶公司在县内投资办厂、办基

地,其中比较具有实力的台湾阿里山珠露茶叶有限公司在斗江镇底村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1000亩优质茶叶

基地、一个乌龙茶加工厂和一个综合养殖场基地。

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茶产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缓慢。据了解,三江县的茶叶种植面积自1995年该县把茶叶种植作为一项扶贫政策号召种

植起到今年才实现8.5万亩。据资料显示,到2002年才开始大规模种植,平均每年以1000多亩的速度增长。

现在茶地面积占在三江县土地面积的47%左右。用了11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个数字,可见其速度之慢。其次

是市场主体发展缓慢。据调查,到现在该茶叶产业链的各主体中仍没有大公司大企业诞生。特别在加工环节,

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厂大量存在。全县有220家茶叶加工厂,其中有7家初具规模,其余为家庭作坊式的加

工厂,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占的比例为97%。就三江县的情况看,它们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必然。

但大量的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在整个茶叶产业中占主导必定会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和成长。其次是产业机制

和一些维权性,仲裁性组织发展缓慢。该产业的政策初衷是扶贫,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许多茶农都纷纷表

示生茶叶的价格低,获利少。三江县委领导也这样表示。同时茶叶加工者也抱怨茶叶收购价格过低。收购商

垄断了市场压价等现象。可见该产业机制的不完善和维权组织特别是农民的维权组织发展的缓慢。

二、茶叶品种结构不合理。据了解,全县茶园规模达到8.5万亩。茶树品种有“福云六号”、“福鼎大毫”、

“福鼎大白”、“台茶12号”、“梅占”、“乌牛早”、“浙农系列”、“龙井43号”、“龙井长叶”、“桂绿1号”等

品种,其中以“福云六号”为主栽品种,占全县茶园面积80%,。一个拥有近十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的茶叶产业

基地才只有十种茶叶品种,而且“福云六号”就占了80%,这种茶叶品种结果是极不合理的。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这样的茶叶品种结构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是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作为一个茶叶产业基地而

言,更是显得单一。可见,三江的茶叶品种结构不合理是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三、种植技术低。这主要表现在劳作工具与方式上。据了解与观察,大多数茶农的种茶技术,劳作工具

和方式上都是低效率的手工操作。这可能与三江县农民的科学文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