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docx

发布:2022-05-10约4.3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农科建设的影响下,各地方农林院校的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培养转向信息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过程需要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若教学模式不进行创新,则易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展。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从补充教学内容、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接轨科技发展、确保教学要求;推动政产学三方合作、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新农科;农林院校;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为各地农林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方向,为培养高素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使各地农林院校成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在新农科背景下,各地院校积极完善专业建设,因此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成为各地农林院校培养人才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需内容,为林业领域培养专业型、适应新时展的人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尤为重要。新农科教育思维对大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各农林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1开展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1.1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发展 近年来,科技发展带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3S技术成为农林专业必修课,利用信息化与数字化采集空间数据、获取地理空间具体情况已成为农林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微波遥感及激光测距技术的提高,解决地理信息系统在采集空间数据方面的问题,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将其数据管理能力、分析能力、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为各领域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1.2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丰富 3S技术、测量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摄影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相互结合,形成完备的观测体系与大数据资源体系。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林院校在培养理论专业人才的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部分地方农林院校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提供足够的教学场地和具体的实践场所。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匮乏的情况,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提上日程,以更好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1]。 2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 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教材为主,围绕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环节中,存在因有些教材内容老旧、教师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的问题。当前科技水平发展迅速,现代信息技术相关教材更应当按年份更新,以避免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针对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学校应当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指导教师开展时代热点结合课程教学的活动,拓宽视野,补充教材内容,进一步促使学生与时代接轨[2]。 2.2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手段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对讲解内容进行记录,没有课堂参与感,且实践多依靠课后作业,教师无法获悉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状况,只能依据卷面进行打分。上述情况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受重视,学生因为学习中的疑惑无法解决,容易缺乏学习热情。 2.3缺乏实践性锻炼 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学校与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掌握程度,必须革新现有的教学体系,以实践能力为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加入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缺乏创新性强的教学模式 目前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多以案例讲解和教师实操演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过程缺乏对林业实际场地的利用,且由于章节知识独立性较强,使得课程知识点较为分散,无法进行知识点、章节之间的有效融合。该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较为模糊,容易出现遗忘、混淆等情况,且缺乏专业的林业绘图技巧和方法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现代林业型人才。 3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3.1补充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当前课程教学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亟需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补充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理论知识教学,必须重视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符合新时展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核心科技。第二,了解国家政策和林业政策,结合实际开展教学,避开象牙塔式的学习,帮助学生与时俱进,尽快掌握社会和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三,教学内容要理论结合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第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