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校本教材完整的.docx
PAGE
1-
中国象棋校本教材完整的
第一章中国象棋概述
中国象棋,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棋艺,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遗产。据史书记载,中国象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象棋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棋艺风格和丰富的战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象棋的爱好者遍布全国,每年举办的各类象棋比赛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象棋的棋盘呈方形,分为九行十列,共90个交叉点。棋盘中央有一条“楚河汉界”,将棋盘分为南北两军。棋子分为红黑两方,各有七种,分别是将、士、象、马、炮、车和卒。每种棋子都有其独特的移动规则和作战职能。在棋局中,双方玩家通过走棋来争夺棋盘上的控制权,最终目的是将对方的将帅“将死”。
中国象棋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棋手和经典的对局。其中,明代棋手徐文长被誉为“象棋圣手”,他的棋局构思巧妙,变化多端。例如,在《橘中秘》一书中收录的“马后炮”战术,就是徐文长智慧的结晶。此外,中国象棋还有许多著名的对局,如“当头炮”、“连环马”等,这些对局不仅展示了棋手的技艺,也丰富了象棋的战术理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象棋也融入了新的元素。电子象棋、网络象棋等新兴形式逐渐兴起,使得象棋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同时,中国象棋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和学习象棋。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举办的象棋比赛超过一万场,参与人数超过百万。象棋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战略眼光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中国象棋棋盘与棋子
(1)中国象棋棋盘是一个九线十路的标准布局,九线代表九宫,十路代表十行。棋盘上的交叉点共有八十一格,每个交叉点都称为一个“位”。棋盘的中央有一条名为“楚河汉界”的界限,将棋盘分为南北两个战场,象征着古代的战争格局。
(2)棋子共有七种,分别为将、士、象、马、炮、车和卒。将代表君主,士守护将,象(又称相)走田字形,马走日字形,炮(又称包)有特殊攻击规则,车走直线,卒(又称兵)只能向前移动。每种棋子都有其特定的移动方式和战斗职责。
(3)棋子的大小不一,将、士、象、马、炮、车为大型棋子,每方各有两个;卒(兵)为小型棋子,每方有五个。在开局阶段,将、士、象、马、炮位于棋盘的九宫内,卒(兵)位于棋盘的第一行。随着棋局的进行,棋子会根据规则移动到棋盘的其他位置,参与战斗。
第三章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
(1)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包括开局、走棋、将死、和棋等几个方面。开局时,双方棋子按照规定的位置摆放,红方位于棋盘的下方,黑方位于上方。开局阶段,双方各有一次“长将”的权利,即第一次将死对方将帅时,对方不得直接应将。据《象棋规则》规定,双方在开局阶段各有一次“长将”的机会。
在走棋过程中,每种棋子都有其特定的移动规则。例如,将只能沿九宫格内的横线或竖线移动,士只能在九宫格内移动,象(相)走田字形,马走日字形,炮(包)的移动规则较为复杂,车走直线。在实战中,棋手需要根据棋局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棋子的移动规则。
(2)中国象棋的将死规则是指一方的将帅被对方棋子“将军”后,无法逃脱被“将死”的情况。当一方的将帅被对方棋子“将军”,并且无法通过移动将帅、士、象(相)等棋子来解除“将军”状态时,即被“将死”。据《象棋规则》规定,被“将死”的一方输掉比赛。在实际对局中,双方棋手会尽力寻找“将军”和解除“将军”的机会,以争取胜利。
案例:在一次比赛中,红方通过巧妙布局,用车和炮“将军”黑方将帅。黑方试图用士来化解“将军”,但红方迅速调整战术,用马进行防守,最终黑方无法解除“将军”,被判定为“将死”。
(3)和棋是中国象棋中的一种特殊规则,当双方棋子无法继续进行有效战斗时,比赛结果为和棋。和棋的情况包括:双方棋子无法形成有效的进攻或防守;双方棋子形成“连环马”、“长将”等无法破解的战术;以及双方棋子形成“停着”等无法继续战斗的状态。据《象棋规则》规定,和棋时双方均不得得分,比赛作和。
案例:在一次比赛中,红方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战术,将黑方的棋子全部困在九宫内,形成“停着”。黑方无法继续战斗,最终比赛以和棋结束。这一案例体现了中国象棋中“和棋”规则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国象棋的基本战术
(1)中国象棋的基本战术包括开局战术、中局战术和残局战术。开局战术着重于布局和棋子的有效展开,中局战术注重于棋子的调动和战术配合,而残局战术则侧重于棋子的兑子和战术的精确运用。
在开局战术中,棋手通常会力求快速展开棋子,形成对局面的控制。例如,常见的开局布局有“仙人指路”、“屏风马”、“过河车”等。这些布局不仅能够迅速控制棋盘中心,还能为后续的战术配合打下基础。据统计,在开局阶段,棋子展开的速度和布局的选择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超过50%。
案例:在一次比赛中,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