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17(共三十组,附参考答案).pdf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
(1)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柳永《望海潮》,
”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乐,也有江南的采菱歌。
2()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
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
3()“不绝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句也以此比喻国家
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
4()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
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来化悲伤为旷达。
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除了想要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
还希望做到“,
(二)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这两
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
2()荀子《劝学》“,”这两句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即使再难
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3()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
文中多有“峨眉”的影,如“,”等,不胜枚举。
4()《沁园春•雪》中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北国雪景非常壮阔;而《登泰山记》中
写“,”,其泰山雪景也格外雄浑。
5()《六国论》中的“”是为赵国不能坚持使用武力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
十思疏》的“”也为历朝历代罕能长治久安指出了原因,两者似有相通之处。
(三)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
才能的人需要“,
2()屈原发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原列传》中以“,”两句概括
了《离骚》具有言近旨远的特点。
3()古人创作诗词好《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中就曾用“,
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4()《五代史伶官传序》紧紧围绕“人事”来谈论五代后唐庄宗宠幸伶人带来的后果,最后
主题升华,得出两句结论“,”,结尾“岂独伶人也哉”发人深省。
5()在古诗词中,曹操和鲍照对“人生”有很多的思考,在发问的同时,又表达强烈的感
叹,如“,
(四)
(1)李清照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
“,两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的痛苦。
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十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