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师)_60200.doc

发布:2017-10-29约5.7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无比喻词);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2.比拟 分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分为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的分类: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6.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二、小试身手 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 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例②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所以,答案是B。 例①和例②代表着两种测试方式。例1是题干给出了辨析的对象#0;#0;比拟,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直接从辨析对象入手去找出没有用这种手法的句子。例②是题干没有给出辨析对象,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从“三句”中归纳出辨析对象(修辞方法)是什么,再找出与辨析对象不同的一句,如果辨析对象归纳错了,就不能准确答题。因此,一般说来,后一种测试方式的难度要大一些。 3.下列各句中比喻用的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 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看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 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解析]答案是B。B句脚步“踩在棉花上”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