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管理》读后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管理》读后感 通过阅读《第一管理》,我的第一感受是我们的系统安全管理思想还存在着差距,因为公司目前管理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视作业区层面的管理探索,多次强调提高人力资源各层次的管理的效率,满足公司发展不断拓展的协力岗位需求,提高在职员工收入水平,服务于上海宝钢冶金技术服务公司未来5年规划目标,更加关注宝钢分公司的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实现安全、稳定、高效战略发展目标。积极探索落实管理宝钢化、分配规范化、人力资源高效化的有效途径。充分考虑,优选借鉴,消化吸收,改进提高,积极努力探索实现“三提高二减少”的新路子,体现一体化管理效应。作为基层部门的车间,管理方面,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系统管理方面的欠缺,《第一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给我提供了更好的系统安全管理的思想。值得仔细认真体会。 通过阅读《第一管理》,我的第二感受是我们车间在安全管理方法上还需要改进,结合车间07年工作的新情况,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四“新”一“高”,新区域:1880、二炼钢的新项目投产,厚板二期工程的施工。占目前总的6个作业区的50%。新员工队伍,新员工122人(上岗不到一年或在岗培培训),占目前车间总人数的30%左右。新起点规划:按照公司07年总的规划,在不增加行车岗位现定员的情况下优化岗位配置,实现人类资源高效化,减员10%,同时还要充分考虑07年有41人,近10%的人员的流失率,换言之,就是要考虑370人左右满足440人的现场操作生产任务,新标准实施:按照宝钢分公司07年1月1日实施的《协力供应商通用管理标准》,相应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及各管理层次的培训都有新的变化。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新目标定位:按照总公司的5年规划,保持5年绝对增长率,压力大,任务重。高收入需求:物价上涨,员工需求增加愿望强烈,公司改进现场变革的外因增加。只有树立“安全第一稳定第一”的思想,努力将《第一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思想方法活学活用,精心组织,精细管理,方可确保一方平安。《第一管理》无疑给我提供了很多好的方法,可谓是及时雨,适时风。 通过阅读《第一管理》,我的第三感受是我们的“两长”队伍现场管理水平还与书中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超负荷”时间投入与实际效果不成正比。作业长每天工作坚持超过12小时、无双休日、节假日,在车间是一种普遍现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管理者敬业精神的体现。然而甲方各级领导对他们的评价多为“太辛苦了”但从未听见过“太优秀了”类似评价。“超负荷”时间投入造成工作效率低。事实也告诉我们2006年在他们“超负荷”投入的现场存在险肇事故2起、普遍严重违章55起、14?类重复违章,管理个别时间段失控、班组失职现场时有发生。班组长自查违章纠违章执行力差,今年上半年,按照公司班组长以上月度查违章4分标准计算,达标人员小班长28人只有14人达标,达标率50%,现场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更是一种结果管理,结果不好说明过程不规范、不系统、不全面,不认真。《第一管理》为我们将来的“两长”管理指明了方向,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可以说一目了然。 通过阅读《第一管理》,我的第四感受是现场管理效率差、综合素质差。班组长班组管理考核不到位,效果差,有时会出现职责不清楚的情况。专业技术差,点检培训多次还存在漏点,证明管理效率越差。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更应改进,提高效率,这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是落实宝钢分公司“三提高、两减少”的需要,是实现公司07年管理目标的需要。《第一管理》这本书为我们的安全管理效率改进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有工作、有标准、有考核、有结果、有评价”我认为第一是明确作业区管理层次改变后的管理形式明确5个“确定” (1)确定行车作业区管理目标是“无险肇、无事故、无投诉、无违章”按业绩分配、岗位规范提高班组长的待遇。 (2)确定目前行车管理岗位的职责规范。 (3)确定管理考评细则规范,依据岗位规范对标考核标准。 (4)确定优胜劣汰机制,实行业绩排名,建立一定的淘汰比例,形成竞争机制; (5)确定职位目标激励机智,最终是效果与职位挂钩,效果与效益挂钩。最后形成的以下流程管理,运作规范的良性循环。 《第一管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概念,我一定按照公司的领导要求,将《第一管理》阅读后的感受,感知、感悟落实在现场的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真正把思想变为行动,努力以行动实现好的结果。? ?读《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心得体会
???????????? 梧桐
读了祁有红、祁有金合著的《第一管理》企业生产的无上法则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安全管理要进步,不仅行政的主体领导有责任,行政的对象职工群众也有责任,安全生产责任是第一位的,也是引领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