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详解.ppt

发布:2016-03-26约3.17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注校园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的16%~25.4%存在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灰色、黑色人生 特点 一、一般于早年有不同于大多数儿童的迹象,至青春期前后,畸形开始明显化。 二、其人格明显偏离正常限度,而且各人格特点间互不协调。 三、社会适应不良和内心痛苦。 四、矫正比较困难。 强迫型人格障碍 * 学院公共课 教师:王帅  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大学生因琐事被舍友刺死。 2010年3月底,成都某高校发生一起震惊国内的命案,因被人嫌弃样貌丑,曾经的县高考状元曾世杰持刀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两名男生。 2004年2月,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死四名同学,震惊全国。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怎样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来:英文为Psychology,由希腊文Psyche与Logos演变而来。前者是“灵魂”的意思,后者是“讲述”的意思,因此,心理学的原意是指阐释灵魂的学问。 弗洛伊德 沉默的羔羊 催眠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既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也包括动物的心理现象,但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都趋于完满的状态。 健康的标准 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二是积极乐观,用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七是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八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九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国外学者对心理健康论述的整合 1、幸福感,这是最有价值的特质; 2、和谐,包括内在的和谐及环境的和谐; 3、自尊感; 4、个人的成长,即潜能的发挥; 5、个人的成熟; 6、人格的统整; 7、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8、在环境中保持有效的适应; 9、在环境中保持相对独立。 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论述的整合 1、智力健康。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以内,并能正确反映事物; 2、自我健康。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情绪健康。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 4、意志健康。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 5、行为健康。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与刺激情景相应,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6、适应健康。主要是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良好。 7、人格健康。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8、需要健康。不背离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人动机,并能合理满足需要。 广义上: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狭义上: 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社会适应良好。 标准依据 1、经验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统计学标准。 4、自身行为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 一是一般常态心理。 二是轻度失调心理。 三是严重病态心理。 一、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二、情绪健康。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三、意志健全。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四、人格完善。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五、自我评价正确。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六、人际关系和谐。 七、社会适应正常。 八、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没有病,但时常觉得自己很虚弱” 我经常产生无名火,看什么都不顺眼 我觉得我的生活乱糟糟的 我好像怎么努力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生活 我太累了,活着太没意思了 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 亚健康 躯体亚健康 (1)疲劳亚健康 (2)睡眠失调亚健康 (3)疼痛性亚健康 (4)其他症状性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 (1)焦虑性亚健康。 (2)抑郁性亚健康。 (3)恐惧或嫉妒性亚健康。 (4)记忆力下降性亚健康。 社会交往亚健康 道德亚健康 持续三个月以上 产生因素: 一、饮食不合理。 二、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 三、过度紧张, 压力太大。 四、长久的不良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