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艺术学概论 黄楚飞 TEL:3231473 E-MAIL:gggoooggoogo@163.com 几个关键问题 艺术史的价值? 在于将①各种观念和风格的传承关系;②各种传统间互动影响;③由(艺术)作品可以揭示的人性的创造状态及精神的历史形态,整体地加以描述。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我们的困惑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几个看法: 1.客观精神说 柏拉图:理性世界第一性,感性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 现实世界只是理性世界的摹本,艺术又是摹本的摹本.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文以载道”——《文心雕龙》刘勰 2.主观精神说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者缺一不可。 “审美无利害关系” 。 对人的强调。 2.主观精神说尼采《悲剧的诞生》: 日神阿波罗——梦幻 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之中。 酒神狄俄尼索斯——放纵 在一种痛苦和 狂喜交织的癫狂状 态下,使人在极度 的情绪放纵中来揭 示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 亚里士多德 “不应照事物本来的样子,而应当照应有的样子去模仿。”(比如假牙.假发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使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基础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其次,反映客观社会生活;凝聚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 3.艺术系统:创作\作品\鉴赏.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闳中 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形象的主客观因素是不同的。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于客观形象中;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为“艺术典型”,即鲜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 唐·韩干《照夜白图》 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1.创作的主体性 2.作品的主体性 李方膺 郑板桥 3.艺术欣赏的主体性 苏东坡《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艺术学概论 (什么是艺术?) 艺术史 (文明史)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实用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其它 绘画史 雕塑史 摄影史 书法史 音乐史 舞蹈史 建筑史 园林艺术史 工艺美术史 电影史 戏剧史 曲艺史 电视史 诗歌史 散文史 小说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