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勘察与评价.pptx

发布:2025-02-19约3.53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勘察与评价迪拜塔高828米

第9章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勘察与评价台北101大楼

第9章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勘察与评价环球金融中心

第9章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勘察与评价双子座大楼

目录9.1区域地壳稳定性9.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9.3地基沉降计算9.4基坑工程9.5桩基础

Text4.不良地质作用防治的建议3.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对于建筑物的岩土工程评价常见问题岩类分布区重点研究问题2.地基稳定性1.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前言

9.1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地震、现代火山、断层位错和地壳运动等形成的山崩、滑坡等灾害对工程建筑平安的影响程度,从而选择相对稳定的地区作为工程建设的基地和场址。地震烈度高、活动断裂发育、高应力地带以及由断裂活动引起的滑坡、山崩、地裂缝区等均是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区。

9.1.1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内容和方法

9.1.2控制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地壳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重力均衡和热对流。重力均衡就是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物质和地壳中的某一等深面上,其上部物质造成的静压力处处相等。Joey于1923年提出:地幔放射物产生的热引起地幔的全部熔融,使地壳产生对流热脉冲,高的对流传导热导致地幔迅速冷却和再固结。

9.1.2控制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因素

9.1.2控制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地热和热对流是地壳构造运动的重要动力源。

9.1.2控制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因素控制地壳现代活动性的因素

9.1.3稳定性分级和评价地壳稳定性分级与地震指标表

9.1.4地震及液化评价地震可直接导致建筑物和地基破坏,同时诱导滑坡、山崩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危害人类及工程的平安。因此地震是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和分级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南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相当强烈,烈度在Ⅶ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9.1.4.1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地震震级M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以地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E总和来衡量的。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9.1.4.2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有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效应。液化会引起土体和建筑物产生严重的破坏,其破坏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涌砂,涌出的砂掩盖农田,压死农作物,使沃土盐碱化,同时河床、渠底和井筒淤塞;二是滑塌,土层产生大规模的滑移,导致建于其上的建筑物破坏和地面裂缝;三是沉陷,指地面下沉,同时在沉陷区边缘产生大量边缘裂缝;四是浮起,砂土液化使某些构筑在地下的轻型结构物如同罐体类结构浮出地面。

9.1.4.3液化效应(1)影响液化的因素影响液化的因素包括下面三个方面:1)砂土的相对密度2)地震强度及其持续时间3)饱水砂土的埋藏条件(2)砂土液化的判别1)初步判断

9.1.4.3液化效应

9.1.4.3液化效应2)进一步判断详见课本P1853)液化等级

9.1.4.4场地分类

9.1.4.5地震影响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即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9.1.4.6地震场地的勘察与评价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时,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并提出勘察场地的设防烈度、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

9.1.5活断裂

9.2地基承载力确实定地基承载力的定义: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限制根底底面处的压力,使其低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保证地基土不会发生剪切破坏而失去稳定。理论公式:

9.2地基承载力确实定

9.2.3承载力修正

9.2.3承载力修正

9.2.4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根据平板载荷试验成果p-s曲线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

9.2.4岩石地基的承载力

9.3地基沉降计算9.3.1土的压缩性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层产生压缩变形,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少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9.3.2土中应力计算土中应力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由上覆土体自重引起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由建筑荷载引起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各应力公式及参数含义详见课本P196

9.3.3地基沉降计算地基沉降的计算常采用分层总和法,即将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分成假设干层,分层计算土体竖向压缩量,然后求和得到总竖向压缩量,即总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