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耐药性监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酵母菌耐药性监测和体外药物敏感降试验研究 摘要
酵母菌耐药性监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即使目前诊疗水平改进其病死率仍然
很高。虽然白色念珠菌一直是最常见的菌种,但随着氟康唑的广泛使用,对其敏
感性降低的非白色念珠菌以及其他真菌的比例有所升高,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
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可以辅助临床预测抗真菌治疗的疗效,故而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而对各种药敏试验的确切的评价也成为突出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1.初步探讨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
2.调查我院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规范地预防用药和治疗
选择提供依据。
方案的稳定性,以获得方便快捷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监测的药敏方法。
研究方法
料,初步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不同部位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2.从临床样本中筛选念珠菌菌株共97株(包括我院和市传染病医院的标本),
采用NCCLS推荐的M27一A方案检测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
5一氟胞嘧啶、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对五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该方法与微量稀释法的一致性,从而评价该商品
化方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果
色念珠菌最常见(60.9%),其次依此为热带念珠菌(14.2%),光滑念珠菌
内与院外感染在菌种构成上无明显差别(PO.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
病人有基础疾病,以脑血管病变、实体肿瘤、COPD干H糖尿病最常见。所有科
室中,以老年科、神经内科、普外科lNIcu最为常见。绝大多数病人至少有
一种危险因素存在。下呼吸道感染院外获得者相对多见,多为COPD病人反复
酵母菌耐药性监测和体外药物敏感际试验研究 摘要
呼吸道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亦是较常见的危险
因素。尿路感染病原菌中非白色念珠菌比例明显升高,危险因素以老年女性、
使用广谱抗生素、留置导尿以及昏迷最为常见。消化道感染均为院内获得,
普外科肿瘤病人最为常见,应用广谱抗生素、高龄、胃肠道手术、胃肠外高
营养为最常见危险因素。
2.70株白色念珠菌中,氟康唑的MIC范围0.125~)64ug/ml,敏感62株(88.6%),
u
剂量依赖性敏感3株(4.3%),耐药5株(7.1%);氟胞嘧啶MIC0.125~8
g/m1,
敏感68株(97.1%),中敏2株(2.9%),无耐药株;两性霉素BMIC0.03~
1.Ou u
g/m1,全部敏感;酮康唑MIC0.06~32g/ml;伊曲康唑MIC0.03~4u
念珠菌对五种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70.4%,氟胞嘧
啶88.9%,酮康唑66.7%,伊曲康唑j9.3%,明显低于白色念珠菌。
3. 比较纸片扩散法和NCCLSM27.A方案测定念珠菌对五种常见抗真菌药物敏
感性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五种药物的一致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
94.8%,5-氟胞嘧啶93.8%,酮康唑75.3%,伊曲康唑84.5%。
结论
1.我院深部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首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比例有所上
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尿路真菌感染与留置导尿有
关,肠道真菌感染与胃肠道手术以及静脉高营养有关。
2.临床分离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达7.1%和
14‘8%,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3.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药敏测试结果一致率较高,以氟康唑、两性霉素B
和氟胞嘧啶最佳,该方法检测敏感株的准确率较高,而在区分耐药株和中敏
株方面有所不足。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酵母菌 最低抑菌浓度 耐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