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想品德易混知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要点――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思想品德的部分知识点经常混淆,答题时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中发现的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心理健康:
1、学生:好奇心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很多盲目从众是因为好奇心导致的,如何正确把握好奇心与盲目从众呢?
老师:好奇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兴趣的起点和开启创造力的杠杆。好奇心的指向不同,其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抵制住不良诱惑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礼仪是指各种礼节和仪式,包括社会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各种文明举止.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学生:自尊心不是虚荣,它们之间的区别?
老师: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3、学生:我们常常将某些自卑、自负的行为看作是自信,三者之间怎么区别呢?
老师: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 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4、学生:讲诚信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但生活中却有许多不得不说的“善意的谎言”,这此善意的谎言与诚信的要求相背离吗?
老师: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诚信的核心是善 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三、法律:
学生:法律这一块内容在复习时易混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法律的特征、未成年人的四种保护、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等等,应该怎样区别呢?
老师:列表进行表现,这些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1、法律的基本特征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的特征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对未成年人的四种保护的区分
地位作用 内 容 家庭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①监护抚养未成年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残疾未成年人;不得溺婴、弃婴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③禁止逼婚 ④预防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吸毒 学校保护 保护的重要方面 贯彻教育方针,培养人才②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体罚、侮辱学生
③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社会保护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①建立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并优惠开放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合的场所;③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传播淫秽、暴力等有害音像品和报刊④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为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制造条件 司法保护 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①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要有特殊制度②教育、挽救未成年人尊重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③平等对待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④处理继承、离婚案件时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和受抚养权
良好的诱惑: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能促使我们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成长的诱惑,如成功与荣誉、鲜花与掌声的诱惑、“三好学生”的诱惑,要积极去追求;
不良的诱惑:影响我们身心健康成长、阻碍我们成长进步的诱惑,如吸烟、喝酒 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非法网络的诱惑,毒品的诱惑等等,要自觉的去抵制;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
触犯刑法(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刑事违法=犯罪(基本特征) 应受刑法处罚(刑罚当罚性)――法律后果;
民事违法
4、违法 行政违法
违宪行为
一般不良行为:七下P99;
5、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七下P100;
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一些不良行为开始的,无论是不良行为还是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法犯罪.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