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1-17约3.4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别了,语文课》的阅读与欣赏,以及通过该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毕业之际,对语文课的眷恋与感激之情,展现了语文课对作者成长的影响。教学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1.课文《别了,语文课》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学习课文中表达情感的真挚与细腻;

4.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进行写作实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别了,语文课》,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理解作者对语文课的情感态度,进一步认识到语文学科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能够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创造欲望,尝试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感悟《别了,语文课》的情感内涵,体会作者对语文课的深厚感情。

②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等,并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2.教学难点

①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语文课的怀念。

②指导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语文课的深刻理解,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阅读《别了,语文课》。

2.辅助材料:准备课文《别了,语文课》的电子文档或打印稿,以便于学生对照阅读和分析;同时,收集一些与课文情感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资源的呈现。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分组讨论,同时预留出足够的书写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别了,语文课》的电子版,要求学生预习并标注不理解的词句。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课文表达了哪些情感?”“作者为什么对语文课有这样深的感情?”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自主阅读课文,做好笔记。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以便教师了解预习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反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发现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情感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的情感体验。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角色扮演。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情感表达和修辞技巧。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语文课”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拓展阅读。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文,尝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情感表达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