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爱爱医资源,-方歌(全整理).doc

发布:2017-01-19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攻。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桂枝汤中加桂者,善治奔豚气上冲。 桂枝汤中加芍药,善治太阴腹满痛。 桂枝汤中加栝楼,善治太阳病为痉。 桂枝汤中加龙牡,虚劳固涩调阴阳。 桂枝加黄芪汤方,黄疸有汗功亦宏。 桂枝加附子汤方,太阳汗漏阳虚拯。 桂枝新加芍姜参,汗后身疼脉迟明。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5、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发汗解表疏气机。 6、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7、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 小青龙汤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加。 8、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9、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景岳方,芍药陈皮草姜防, 轻疏机表效平和,风寒轻证服之康。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4、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陶氏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甘桔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5、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6、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 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苓,气虚外感最相宜。 3、再造散 再造散内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 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4、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解表温经两法彰, 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附方: 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5、加减葳蕤(weirui)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6、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杨水,血虚外感服之康。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兼,峻下热结第一方。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邪热逐水效非常。 3、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当归参草大黄硝; 寒热并进补兼泻,脐腹绞结痛非常。 3、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溺,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剂。 2、五仁丸 五仁柏子加松子,桃杏两仁陈郁李, 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溺。 3、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养血便自通。 逐水 1、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甘遂芫花和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2、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陈皮轻粉入,俱下逐水便自通。 3、禹功散 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为末研, 兴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全。 攻补兼施 1、黄龙汤 黄龙枳朴并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2、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 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3、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 热结阴亏大便溺,增水行舟肠腑通。 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2、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服;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3、达原饮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 避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4、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虐燥湿此方珍。 调和肝脾 1、四逆散 四逆散中用柴胡,白芍甘草枳实须; 透邪解郁疏肝脾,阳郁厥逆肝脾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