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9年10月自学考试法律文书写作试题.doc

发布:2018-05-22约3.9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法律文书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在法律文书的理由中除应论证认定事实的理由外,更应论证() A.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理由B.适用法律的理由 C.诉讼费用负担的理由D.公开审理的理由 2.第一审行政判决书中,被告的基本情况应当写明( ) A.被告名称、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和职务 B.被告名称、住所和经营范围 C.被告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D.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职务和所在地址 3.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对于已查清犯罪事实,确认了犯罪嫌疑人,并收集了确凿证据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批准破案的书面报告是() A.破案报告书B.刑事案件破案报告 C.呈请破案报告书D.刑事案件破案总结 4.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尾部年月日的下行,书记员署名的左上方,应盖上戳记。戳记的内容是() A.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B.经核对本件与原本相符 C.经核对本件与原本无误D.原本与本件核对相同 5.监狱起诉意见书送达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监狱管理机关D.公安机关 6.公诉意见书在论证部分结束后,应概括阐明人民检察院对本案被告人依法() A.提出起诉的决定B.提起公诉的原因 C.定罪量刑的意见D.提起公诉的目的 7.人民法院制作的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公诉机关应写为() A.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B.公诉人×××人民检察院 C.起诉机关×××人民检察院D.指控机关×××人民检察院 8.呈请拘留报告书应写明被拘留人的基本情况及() A.工作经历B.主要学历 C.个人简历D.违法犯罪经历 9.行政裁判文书的事实部分,叙写争议焦点应突出() A.原告诉讼请求是否合理B.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C.原告诉讼请求是否合情D.被告人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10.法律文书的语体风格属于() A.记叙文语体B.说明文语体 C.议论文语体D.公文语体 11.监狱在年终对罪犯进行评审、鉴定时填写的表格式文书是() A.罪犯评审鉴定表B.罪犯奖励审批表 C.年终评审登记表D.罪犯奖惩审批表 12.人民检察院经过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依法交付审判,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制作的文书是( ) A.公诉意见书B.公诉词 C.起诉意见书D.起诉书 13.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产生争议时,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使用的文书是() A.仲裁协议书B.仲裁申请书 C.仲裁答辩书D.仲裁调解书 14.当事人制作的请求公证机构对一定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予以公证的申请文书是() A.提请公证书B.请求公证书 C.公证请求书D.公证申请书 15.评议笔录的正文应当记明评议的() A.方式和方法B.人员和数量 C.情况和结果D.时间和地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 16.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案号由哪些要素组成? 17.什么是公安机关立案决定书? 18.监狱起诉意见书与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9.什么是现场勘查笔录? 20.仲裁裁决书的正文部分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三、写作主题(本大题30分) 21.根据下列案情材料,按照《法律文书写作》教材中的要求,拟写一份第二审民事判决书。 王华,男,39岁,汉族,××县××镇人,住××县××镇××街××号。张选,男,36岁,汉族,××县××镇人,住××县××镇××街××号。王华与张选系朋友关系。2006年7月5日,张选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王华借款30000元,并向王华出具借条载明:今借到王华现金人民币叁万元整,期限一年,自2006年7月5日起至2007年7月5日止,到期还清。之后,双方口头约定张选应当支付王华4500元利息。一年后,王华多次催要,张选都以种种理由拒绝偿还借款。为此,王华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选归还借款及利息。一审法院审理查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张选应当承担还款付息的全部责任。为此判决:一、张选偿还王华借款本金30000元。二、张选支付王华借款利息4500元。借款本息应当在2007年12月20日之前付清。案件受理费450元,由张选负担。一审判决后,张选不服判决结果,向××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张选上诉称,被上诉人在原审中提出的用于证明双方约定利息的录音证据,因录音未经本人同意,程序不合法,为无效证据。上诉人与被上诉人所立借条没有约定利息,一审法院判决上诉人支付4500元利息,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 王华辩称,被上诉人已在一审中提供了证据,证明双方口头约定了4500元的借款利息,该证据合法有效,上诉人认为证据无效,没有事实依据。请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双方当事人对于30000元借款的事实均无争议。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二: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