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LE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概 述;1、SLE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损害神经系统。
2、迄今尚无“CNS狼疮”的精确定义。有关“CNS狼疮”的较特异表现有:抽搐、卒中和轻瘫。见于约25%的SLE病人。
3、近十年来,“狼疮头痛”、“认知障碍”(PET可见异常)作为一种独特的“血管病变”,净发病率有所增高,也包括在“CNS狼疮” 概念中。
;4、 目前认为:CNS狼疮可见于多数SLE病人疾病病程中的某一阶段,缺少特异表现,通常持续时间较短,有可能导致慢性OBS。
5、CNS病变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两类,前者常与抗磷脂抗体介导的血栓性病变有关。
6、大多数CNS狼疮是自限性的、可逆的,预后较好,其中“局灶性”较“弥漫性”差。
;
发病率;;临床表现;SLE的主要临床神经学表现;5、无菌性脑(脊)膜炎
(Aseptic meningitis)
6、脑出血、梗死
(Cerebral hemorrhage,infarction)
7、轻瘫(Paresis)、
脊髓病(Myelopathy)
8、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y)
脊神经病(Cranial neuropathy)
多发性神经炎(Polyneuritis);9、运动系疾病(Movement disorder)
午蹈病(Chorea)、
共济失调(Ataxia)、
震颤(Tremor)
10、行为改变(Altered behavior)
精神病(Psychosis)
器质性大脑综合征(OBS)
意识模糊(Confusion)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der)
抑郁(Depression);11、卒中(Stroke)
12、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 )
13、假性脑瘤(Pseudotumor cerebri);SLE病人CNS的病理学分类; 5、血管炎(Vasculitis)
二、梗死(Infarction)
1、微梗死(Microinfarcts)
2、大片梗死(Large infarcts)
三、出血(Hemorrhage)
1、蛛网膜下(Subarachnoid)
2、微出血(Microhemorrhages)
3、硬膜下(Subdural)
4、颅内(Intracerebral)
;四、感染(Infection)
1、脑(脊)膜炎(Meningitis)
2、血管周围炎(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with infection)
3、化脓性出血(Septic hemorrhages)
4、局灶性脑炎(Focal cerebritis)
5、伴感染的血管炎(Vasculitis with infection)
;;(一)非血栓形成性CNS狼疮(包括脑血管炎);;;(二)血管病:抗磷脂抗体引起的栓塞(血栓栓塞);注意:
1、卒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
2、也有报道栓塞来自本综合征中的Libman-Sacks样心内膜炎的脑动脉栓塞;
3、午蹈病、痴呆、偏头痛、横贯性脊髓炎也可见于本综合征;
4、大多数临床表现是局灶性,伴MRI表现,但也有弥漫性。;实验室检查:
1、CSF无抗磷脂抗 体;
2、血清中无抗神经原抗体或抗神经节段抗体;
3、正常人群也有少数人有抗磷脂抗体,多为无症状性,但其发生卒中的机率较高。;处置:
血栓性CNS狼疮用激素治疗无效,最低限度的治疗是用血小板拮抗剂预防,较积极的治疗是抗凝疗法。;(三)狼疮凝血障碍的出血性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有报道:4/464例有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按TTP定义,有神经系统病变。
50例SLE的TTP中,25例有CNS损害,10例有栓塞性脑梗死,8例有CNS感染。;(四)狼疮性头痛;4、与雷诺氏现象的关系有争论。
5、头痛多伴SLE疾病活动,通常对激素反应好。
6、发病机制:偏头痛常伴狼疮抗凝因子和血栓形成,推测前者改变了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性,及与神经原磷脂相互作用引起头痛,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五)抽搐;2、由于是弥漫性损害,所以CT正常,但脑电图不正常(慢波多)。
3、临床表现:癫痫大发作。
多为临终前表现,其余则多伴高血压、尿毒症和CNS血管炎。
4、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