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西方外科医学发展历程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中西方外科医学发展历程探析
1 古代的外科学
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凭借其日新月异的先进手术技术治愈了包括一些癌症在内的许多疑难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然而,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首先是科学的解剖学知识,以及止血、止痛和防止感染等技术和设备。但是,在东西方的古代尚未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都曾经进行过一些难以想象的手术疗法,令人拍案惊奇。
中国古代的名医俞跗和华佗都实施过神奇的手术疗法。俞跗为上古黄帝时三大名医之一,擅长外科手术。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 “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拔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也能够进行外科手术。《后汉书·关羽传》中记载华佗为他进行“刮骨疗毒”的经过: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 华佗) 曰: 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进行人体解剖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也不可能产生科学的解剖学。然而,没有解剖学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效地治疗内脏的疾病,中医学也是如此。所以,中医学也建立了自己的“解剖学”,指导临床实践。但是,这种“解剖学”并非人体解剖实践建立的,而是依靠“阴阳五行学说”推导的一种“虚拟解剖学”.所以,中医学并不称其为“脏腑学说”,而称为“藏象学说”,就是“器藏于内,而象示于外”的学说。其实,这种属于揣测性的推导对于“器”与“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客观依据,其必然性和可靠性,以及说服力都是不强的。
华佗是否使用过任何麻醉药进行外科手术呢?《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传》记载: “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復。”华佗的“麻沸散”的成分包括白芷、草乌、川芎、当归、乌头、洋金花、押不芦、杜鹃花和茉莉花根。
在中草药内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当属曼陀罗属植物,有如其干燥的洋金花。《本草纲目》指出: 洋金花“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曼陀罗属植物的主要成分为莨菪碱( hyo-scine) ,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洋金花总碱,每只 0. 2 mg,15 min 后,对辐射热的痛阈可提高54. 7%[1].古印度的伟大医师苏胥如塔( Sushruta,公元 600 年) 著有《妙文集》,曾在印度北部的贝拿勒斯( Benars) 地区进行整形外科手术,包括隆鼻手术[2].印度传统医学使用大麻酒作为麻醉药[3],大麻叶含麻醉性树脂,可以配制麻醉剂。
在欧洲,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发掘和研究发现在前新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的颅骨留有“颅骨穿孔”的残迹[4].在法国,从公元 6500 年前的遗址发掘出土的 120 个颅骨中,40 个颅骨有穿孔残迹[5].
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等地都曾经采用切开静脉的放血疗法治疗血液过盛引起的炎症、感染、脑卒中和癫狂等疾病[6],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时代。
在众多植物药中鸦片是一种最有效的止痛药。关于罂粟的记载始见于公元前 3000 年下美索不达米亚的白色泥版的楔形文字[7].古埃及可能曾经采用鸦片作为麻醉药进行手术[8].直到公元 8 世纪,阿拉伯商人才把鸦片传入印度和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进行过人体解剖实践的是古埃及。为了制作“木乃伊”,至尊至贵的法老在死后也要接受尸体解剖,取出脑和内脏才能保存他们的遗体,制成“木乃伊”,万古永存。因此,公元前 5 ~4 世纪的托勒密王室公开支持人体解剖的研究和教学,从而出现了亚历山大学派的两位伟大的解剖学家。
一位是被尊称为“解剖学之父”的赫罗菲卢斯( Herophilus,公元前 335 ~ 280 年) ,另一位是他的年轻的助手和学生埃拉希斯特拉图斯( Erasistratus,公元前 304 ~250 年) .他们先后进行了 600 多次人体解剖。赫罗菲卢斯写的《论解剖学》(On Anatomy )已经遗失。书中描述了脑室内的脉络膜、乳糜管、眼的各层包膜、肝、子宫、附睾和其他许多构造,还区分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说明神经系统损伤后产生瘫痪,而“十二指肠”的名称也是由他命名的,沿用至今[9].埃拉希斯特拉图斯描写了心脏的心房、心脏瓣膜、主动脉、肺动脉和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奇静脉,并且区分了大脑和小脑,叙述了脑回、脑室和脑膜。由于他首先提出“灵气学说”而被尊称为“生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