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部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和其形成期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
年 1 1 霄 地 质 学 报 ACTAGEOLOGICASINICA VNo1O.V86.N2o0.1121
川西南部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构造
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期次
白斌 ,邹才能¨,朱如凯¨,张健 ,谭嘉言 ,张本健 ,杨华 ,崔景伟¨,苏玲
1)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2)大陆动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西安,710069;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勘探处 ,成都 ,610051;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5)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公司川I西北气矿,四JiI江油 ,610059
内容提要 :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须二段致密砂岩储集物性受构造裂缝 明显影响。根据研究区露头地层、钻
井岩芯及岩石薄片实物资料,同时利用古地磁岩芯定向和ESR测年分析,对研究区构造裂缝优势方位、宽度、间距、充
填物以及裂缝发育程度和形成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 4组构造裂缝,分别为北东向、北西
向、近东西向和东东南向,其中优势方位为北东一南西、北西一南东和近东西方向。构造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印支晚
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与喜马拉雅晚期,其中印支晚期与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裂缝较为发育。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南部 ;致密砂岩 ;构造裂缝 ;裂缝期次;晚三叠世 ;须二段
四川I盆地西部地区 自晚三叠世 以来 ,处于龙门 缝特征 ,厘定裂缝发育期次 ,对川西南部有利储层评
山前陆冲断带的前缘地区,整体处于龙 门山逆冲推 价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覆构造带与米仓山隆起挤压的双重应力场之 中,自 本文 以研究区露头、钻井岩芯构造裂缝特征大
晚印支期 以来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和改造 量观察统计为基础 ,结合成像测井数据与薄片观察,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1991;郭正吾等 ,1996;翟光明, 明确宏观与微观构造裂缝展布特征,依据构造裂缝
1997;李勇,2006),致使该区发育大量不同期次的构 切割关系,初步定性划分裂缝形成期次 。同时针对
造裂缝 (图 1)。研究区位于 四川盆地西南部 ,西至 不同切割关系构造裂缝中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分析、
龙门山构造带 ,东至龙泉 山断裂 ,处于龙门山逆冲推 石英 自旋年龄测定、岩石声发射古应力分期方法定
覆构造带与川I中隆起带之间。 量明确裂缝主要形成时期 。
研究区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孔隙度平均
1 研究区构造裂缝基本特征
为 3.5 ,地面空气渗透率一般 0.36×10_。m ,属
于致密砂岩储层 (致密砂岩气地质评价方法 ,2011; 1.1 构造裂缝优势方位
戴朝成等,2011)。不同期次构造裂缝对于改善致密 根据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 目的层露头区上三叠统
砂岩储层储集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有利储层 砂岩构造裂缝定向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须二段储
分布 ,也影响着 四川盆地西南部平落坝、邛西、白马 层构造裂缝走 向共有 4组 ,分别为 :北东 向、北西向、
庙等地 区天然气产量 。 近东西向和东东南 向,其 中优势方位为北东一南西、
研究区北东向和南北 向两组区域断裂及其相关 北西一南东和近东西方 向3组 (图 1)。
褶皱控制储层裂缝 的分布特征与形成期次 ,最终控 同时对四川盆地西南部平落坝地区须二段砂岩
制 了该 区天然气 的富集与高产 (唐立章等 ,2004;曾 岩芯裂缝走向进行古地磁校正。剩余粘滞磁测试在
联波等,2007a)。因此,如何准确描述研究区构造裂 中国地质科学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