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某玻璃马赛克厂的生产经营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3 某玻璃马赛克厂的生产经营计划
某玻璃马赛克厂是一个现有95名职工的小厂,其中生产工人84人。主要产品是一种建筑饰面材料玻璃马赛克。主要原料为石英砂,并引用多种化合物作为助溶剂,着色剂,经熔融后积压成型。用于生产的主要设备是2台熔烧炉和2台压制机。影响生产的关键设备是熔烧炉,每台含有8口锅,锅的最大容量为100公斤,需2人看管,生产期间每天需24小时连续生产。由于仅有84名操作工人,设备利用系数为14/16。另一主要设备压制机可提供足够的生产能力。由于技术原因,生产过程中成品率仅为60%。
该厂目前的产品按颜色分为7类,需要原料21种,有关资料由表1和表2
给出。
表1 单位产品需求及原料价格表
产品
原料 WH-2 SB GR MY-1 BR GY-1 OR 价格
( 元/t)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47.1
19.2
9.4
5.5
4.0
12.0
0.7
2.9 44.4
19.7
5.4
18.7
7.0
0.22
2.44 47.0
20.3
4.5
20.7
6.2
0.6
0.1
0.24 47.1
19.2
1.7
1.9
6.1
13.9
5.8
2.5
0.28
6.7 44.4
19.2
8.6
19.7
7.0
1.1
3.3
0.39
0.33 47.1
18.4
7.7
18.0
7.4
1.9
0.17 41.7
19.9
2.4
1.9
5.1
13.9
0.3
6.0
1.84
0.28
6.5 5.71
0.15
0.215
0.80
0.165
4.50
136.8
1.45
0.45
1.50
52.49
1.20
3.25
1.45
1.80
11.40
35.84
3.03
0.20
2.48
3.75 产品价格
(元/平米) 7.50 8.95 8.30 31.80 9.80 7.90 26.70 产品成本
(元/平米) 3.91 2.92 2.72 24.38 3.29 3.72 25.02 表2 产品成本表
产品名称 WH-2 SB GR MY-1 BR GY-1 OR 原料成本
(元/kg) 由于产品主要区别在于颜色,生产中平均每6.375公斤原料可生产1平方米产品。原料入锅后到出锅(含准备时间)需用10小时,然后压制成型。
对原料供给分析后得如下结果:21种原料中,A,B,D,I有本地生产,供给不会出现问题;其余原料需到外地采购,其中C的供给比较紧张,预计每月可采购5000公斤;G的供给情况极为紧张,只能尽力采购,供给量不能确定;其他的15种原料只需给出需求计划,就能适时保证生产中的需要。
产品销售的预测结果为:7种产品总体销路都不错,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三种浅色产品WH-2,GR,MY-1销路很好,据以前的销售资料显示,前2种产品的销量占全部产品销量的2/3,其中WH-2的销量最大。产品SB(因颜色)和OR(因价格)的销量较小。
据此为厂领导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WH-2和GR两类产品的产量应在总产量的60%--70%之间;
在三种浅色产品中以WH-2为主;
SB类产品的产量不宜过大,在总产量的5%以下;
暂不考虑OR类产品的生产;
生产时间按全年50 周,每周连续工作5天(120小时)计算。
考虑以下问题:
根据以上的情况和工厂领导的意见,制定全年的生产计划;
再考虑以下情况讨论生产计划是否应当修订以及怎样修订
MY-1类售价较高,生产量应控制在30000平方米以下,
GY-1类产品受消费者欢迎,生产量应不低于10000平米;
给出工厂能获得更大利润的具体措施;
分析产品销售价格对生产计划的影响。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考虑OR类产品的生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