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程概况
受XXXX公司委托,我院承担虎仔山庄一期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该工程由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思明区何厝,环岛干道(五石路)东侧,观音山营运中心西南侧。虎仔山庄一期:由1#~4#楼高层建筑及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9592.93 m2,其中地上1#~4#楼建筑层数19~34层,建筑面积65760.75 m2,地下为连体1~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13832.17 m2,拟建物资料详见表1-1。
表1 -1 建筑物情况一览表
拟建
物类型 层数 高度(m) 占地面积(m2) 结构
类型 标准柱位荷重(主楼KN /m2) 拟采用基础型式 承台底板埋深(m)
地下室
(层) 设计室内地面高程(m) 地基变形允许值 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 1#楼 19~26 75 405.06 剪力墙 540 桩基础 约2.00 1 14.45 0.002L 敏感 2#楼 28~34 97 399.31 剪力墙 700 桩基础 约2.00 1 14.45 0.002L 敏感 3#楼 34 98 482.07 剪力墙 700 桩基础 约2.00 1 15.00 0.002L 敏感 4#楼 34 97 480.86 剪力墙 720 桩基础 约2.00 2 18.65 0.002L 敏感 地下室 -1~-2 4.20 ~8.50 13439.53 框架 2000 KN 桩基础 约1.50 -1~-2 9.70 0.002L 敏感 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1#楼为乙级,2#~4#楼甲级,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计算参数。业主及设计单位对本次勘察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及提交勘察资料内容:
勘察技术要求
1、查明拟建建筑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查明拟建建筑范围内外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3、了解场地土中是否有孤石存在,了解场地内是否有暗滨、塘、池、井等分布,了解构造发育情况,分析它们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4、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拟建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5、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震液化,并计算液化指数。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别其对砼及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侵蚀性。
7、提供天然地基或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基础选型、单桩承载力、桩长和施工方法提出建议。
8、提出确保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提交勘察资料内容
1、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指标及基础设计参数。
2、提供钻孔地质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3、提供土工试验成果、原位测试成果表、水位分析报告及其他特种测试成果报告。
4、提供成果统计表。
5、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6、提供至少两种以上基础方案及评价。
7、提供各岩层的顶面的等高线。
本次勘察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国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50330-2002)、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省标《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范》(DBJ13-59-2004)、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标《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等有关规程、规范要求执行。
三、场地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缓坡残丘剥蚀地貌,为山坡地或厂房拆迁场地,地面起伏不平,场地呈北高南低,西低东高。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二)地基土分布及特征
根据收集的已有资料及现场踏勘,场地内地基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为杂填土(Q4ml)、粉质粘土(Q4dl)、残积砂质粘性土(Qel)全风化花岗岩(γ52(3)c)、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γ52(3)c)、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γ52(3)c)、中风化花岗岩(γ52(3)c)。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杂填土:遍布场地表层,填料由粉质粘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