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doc

发布:2015-07-16约1.3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申报简表 成 果 名 称 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力 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 果 完 成 人 黄邦彦 宋谦 周民 吕金华 王文义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推 荐 等 级 建 议 三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盖章)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推 荐 时 间 二00九年三月三日 成 果 科 类 教学改革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二00九年三月三日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类别:教学改革 申报等次:三等奖 成果名称: 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主要完成人:黄邦彦 宋谦 周民 吕金华 王文义 申 请 人 及 简 况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黄邦彦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140 主持制定了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及校企合作方案及相关生产性实训室建设方案 宋 谦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540 制定了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力递进式的校企合作方案、相关生产性实训室建设方案及主要参与制定船电专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 周 民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540 参与了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及研究课题材料总结 吕金华 讲 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160 参与了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及相关教学实施 王文义 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540 参与了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实施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实施“2+3+1”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通过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实践,在社会上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专业品牌效应,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007届和2008届的船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98%以上,其中每年为按造船企业输送人才200人,为航运业培养的海员50人,为华工激光科技公司等社会企业培养50人。目前该专业学生供不应求,深受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2)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效果好,培养及实习单位返回的实习鉴定中,80%以上为优秀。由于学生的突出表现,在企业中得到了高度重用。如06届级华工激光班的程英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了车间主任,07届中海国际班的郑伟、温连元等同学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就已成为转正为天津航道局船舶电机员。 (3)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企业认为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以工作过程为驱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并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工作任务,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学生上岗后上手快,很快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模式很值得进行推广与实践,其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与良好的社会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