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评审会.ppt

发布:2018-03-11约9.56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服务于社区居委会 服务于政府 服务于社会公众 2002年7月29日北京市民政局与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函《关于北京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增加需求并追加运行维护费预算的函》(京民社区函〔2002〕269号) 市财政拨付290万专项资金进行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标志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成为社区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依托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服务网扩展到社区 2002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北京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京民社区发〔2002〕144号) 明确北京市社区服务信息网要以社区服务网络中心为核心,建成覆盖全市的分布式应用和集中式管理的市区街居四级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目标 明确“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原则,区县、街道不得另设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避免重复建设 2002年7月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广使用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通知》(京社发[2002]4号) 确立北京市统一开发研制的社区管理信息软件(单机版)的应用普及的地位 2003年12月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关于下拨购置电脑打印机专项资金的通知》(京财社指〔2003〕1201号文件) 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2436万元配置电脑和打印机 标志全市社区居委会具备了系统应用的基础硬件环境 2004年4月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电脑设备管理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通知》京民计发(2004年)139号 市民政局、首信与电信协调对居委会安装ASDL给予免初装费和使用费半价的优惠政策 确定了社区管理信息采集、维护、上网的费用由区县进行落实,各区县从实际出发解决社区上网的问题 标志社区居委会通过VPN网络直接进行数据同步,实现平台市区街居的有效连通 2004年11月19日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启用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统计版的通知》(京社区办[2004]3号) 标志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区、委办局和街道横向数据应用 标志社区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有了良好开端 形成社区信息化的四级网络 奠定“数字社区”的内容架构 探索社区信息化管理的参与模式 改变居委会近50年手工记录方式 方便政府部门快速了解社区状况 培育社区信息化的基层推广队伍 建立社区信息采集更新体系 2400个社区配有电脑、打印机、免费安装ASDL,上网半价优惠 1500个社区通过 VPN网关系统和密钥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传输 2400多个广泛应用社区单机版软件 汇集了 2400个社区楼院、户、人、单位、设施、各类社会组织六类基础信息 记录了271万家庭、700多万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参与公益活动、群团组织、文明程度等情况 市数据库数据量达38个 G,其中146个主要数据项的数据质量综合合格率在95%以上,占已入库数据的98% 与公安人口信息的数据比对,数据准确率达到80% 市区信息办是主管部门,民政局是业务主管部门,在信息办的领导下,街道是责任主体,安排专人负责,社区负责采集更新管理。形成市区街居有效沟通 有关部门遵照统一的规章制度,依托系统开展工作 建立社区办或信息办、社区服务中心网络人员、街道外勤干部、居委会专管人员“四位一体”的工作方式 设置社区概况、社区组织、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环境等10个模块 设有社区管理数据982项,人口数据每人41项 实现社区居委会计算机化管理,大大减轻了居委会工作的强度和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300多个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的用户通过系统进行社区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 174张固定报表统计报表和48个多维分析模型,历史数据按年/季度/月存储(可保存和调用五年数据) ,为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多种交换方式、与专业部门进行工作的业务系统形成共享交换体系,提供数据支持,进行关联分析 制定地方标准,成为社区管理信息的基层基础数据源 实行了信息员、信息核准、录入责任等制度 多层次、多方式的采集渠道,形成统一、综合、动态的工作信息 培育了一支约2500人的社区用户管理和使用队伍 组织了154期电脑基本操作技能和软件使用培训,参加学习达5242人次 老年人状况分析 低保人员状况分析 残疾人状况分析 社区党组织建设情况分析 社区志愿服务情况分析 社区民间组织情况分析 9 推动“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管理网络和公共服务网络,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63 建立居民在居住地进行登记报告与提供公共服务的联动机制 64 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数据信息为,提高对社会的动态管理的控制能力 82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