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农村乡镇经济的面面观.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温州农村乡镇经济的面面观
— 浙南农村小城镇调查
罗 洒 先
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
,
多种模式陆续出现
。
其中
,
温州模式是引人注目的一个
。
本
文试从经济
、
社会的角度对它作一考察
。
一
、
温州乡镇经济的构成和运行
温州的乡镇经济
,
是 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
(一 ) 10 万大军的推销员 , (二 ) 依
托集镇的专业与综合市场 ; (兰 ) 家庭和联户工业
。
它们互相结合
,
共同推动了农村小城镇
的繁荣
。
这里所说的
“
推销员
”
包括三部分人
; 一是小商贩
,
他们人数最多
,
占 10 万人中的绝大
部分 , 二是市场交易中的中间人
,
即所谓
“
搞客
” , 三是自产自销户中分工负责采购和推销
的成员
。
这三个概念是不相同的
。
小商贩是以自有资金购进货物到外地销售
,
即 “跑单帮
”
者 ;
“
搞客
”
是受生产者委托代为推销商品而收取佣金的人 , 第三种才是由生产经营者派出
的推销人员
。
以上这三种推销人员
,
大多是二
、
三十岁的小伙子
,
本钱不多
,
利润也不是很
大
,
但靠他们肯吃苦
, “
千辛万苦
” 干
, “
千山万水
”
跑
,
薄利推销
,
逐步积累 了 一 些 资
金
,
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商业大军
,
为开拓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路子做出了贡献
。
温州农民有经商的传统
,
其中有些是手艺人
,
或弹棉花
,
或做石工
,
走南闯北
,
跑遍全
国
,
见识广
,
眼界宽
,
社会知识丰富
。
有人认为
,
这就是温州模式的社会基础
,
如果没有这
个基础
,
没有这批具有经商传统的温州人和他们敢于开拓的精神
,
则 10 万大军就不能形成
,
温州市场就更不能形成
。
以钮扣为例
,
建在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上的专业市场
,
系由上千家
摊贩组成
,
其中钮扣摊位有 7 0 个
,
从业人员有乳。0 人
,
而围绕这个市场的推销员竟有 8
, 。0
人之多
。
这 8
,
0 0 人的推销方式很令人吃惊
,
他们每到一地
,
就逐家挨户地同商店 接 洽
,
问
要不要买钮扣产品
,
日积月累
,
逐渐建立起一批基本的客户关系
,
成为每个推销员的
“
商业
网 ” 和 “信息网
” 。
除经销钮扣 以外
,
还有些地摊经营表带
、
塑料丝带
、
发夹
、
仿制手饰
,
全是小商品
。
每天在市场上做交易的有 2
,
0石。人至 3
, 0 0 人
,
日成交款额达 16 万元
。
据调查
,
他们与全国 29 个省
、
市
、
自治区都建立了固定联系
,
其中有许多人通过电话
、
电报
,
就能同
各地厂家做生意
。
他们在经营中十分注意守约
,
真正做到
“
信用卓著
” 。
桥头人 自豪地说
,
只要任何地方出现一种新的钮扣
,
桥头很快就会上市
,
就能在桥头市场买到
。
简化手续
,
这
是桥头的一个特点
,
原来做钮扣生意要经过看样
、
审批
、
预付
、
托运
、
验收等复 杂 程 序
,
但在桥头只需选货
、
议价这两道手续就一切都完成了
。
薄利
,
这是桥头市场的另 一 重 要 特
点
,
桥头的钮扣
,
少说也有 1
, 3 0 多个品种
,
每粒钮扣的获利
,
却是 以毫厘计的
,
毫厘虽微
,
量大就可观了
。
据调查
,
桥头钮扣市场上的小商品价格
,
一般要比国营商业的商 品 价 格 低
30 %左右
,
有的甚至只有国营商品价格的一半
,
难怪它有不可抵御的竞争力了
。
1 9 8 4年
,
桥
头附近的一个镇子里有个得到银行强大资金支持的集体市场
,
是 由供销社出头办的
。
他们也
选择了钮扣作为向农民市场挑战的突破 口
,
那个集体市场只办了半个月便支撑不下去了
,
重
要原因之一是经营不灵活
,
价格也较死
,
根本问题在基层点没有自主权
,
当市场商品充斥
,
形成供过于求时
,
农 民商摊降价销售
,
国营和供销社却降不下价来
。
农 民个体商贩心里有本
帐
,
只要略有赚头
,
就可成交
,
免得资金积压
,
反不上算
,
这可能与他们的资金要付利息有
关
,
而国营商业却受规章制度的限制
,
缺少这种灵活性
。
齐全
,
这是桥头市场的另一重要特
点
,
我们在调查中曾经问过一些推销员
,
你们为什么不到上海
、
广州那样的城市 去 贩 卖 钮
扣
,
而要到这山沟里来 ? 他们回答说
: 这里的好处是型号多
、
规格多
,
花色品种齐全
,
地点
虽然偏一点
,
但来了这里不用跑二趟路
,
什么全有了
。
这里的推销员
,
同时是采购员
,
而且还是信息员
,
他们能从两地差价和供求关系上得到
哪些生意可做
,
哪些交易利大的信息
。
掌握了信息
,
就掌握了利润
,
也就掌握了 自身 的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