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关于落实堂堂清的几点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事业发展局教研室
关于扎实做好“堂堂清”的几点建议
所谓“堂堂清”,就是追求每堂课上每一位同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即该会背诵的都当堂会背了;该掌握的都当堂掌握了;该会运用的,也都能当堂运用了。
一、如何保障学生“堂堂清”
1、精心备课,设计好学案。
教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这节课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方式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对反馈回来的信息怎么处理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学案(提倡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能在课下掌握的基础知识提前掌握住,对本课要学的知识哪些需要重点听,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提高听课效率,有的放矢。如果不使用学案,每节课前都要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易于检测的预习作业。
2、利用好“对子”
对子的结合一般情况下是“一优一差”,要想发挥好对子的帮扶作用,教师要转化学生学的策略,要让优生知道自己学的知识教给别人,是自己内化的过程。同时,也要让差生明白,对子是自己的一对一的帮扶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学习伙伴,要善于请教,敢于请教,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对子的帮扶作用可渗透到课前预习、课堂合作、课后帮扶等各个环节中。
3、发挥好小组作用。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培养学生团体意识、竞争意识,激发小组之间帮扶、合作的竞争,每个小组就是班级内落实堂堂清的一个小团体。教师落实堂堂清不能单靠自己,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教改前期的成果,化班为组,化组为为对。组清则班清,经过两年来的培养,我们一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小组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时候正是发挥小组长作用的时机,要充分调动起小组长的积极性,为我们教师做到堂堂清所用。
二、如何进行“堂堂清”检测
每堂课结束前,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根据学科特点,形式自由掌握,可利用学案、小黑板、PPT等均可。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建议每组差生去展示台展示,组长检查组内成员学习情况,教师巡查组长学习情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教学反馈信息。
课堂达标检测题可以分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必做题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是每个同学必须要当堂完成的。选做题可以避免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课堂作业要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有提高。完成达标测评时,要求同学们像竞赛、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老师不辅导,同学们之间不得讨论,同学们不得抄袭。
三、做不到“堂堂清”的学生如何处理
1、同学帮扶。这里的同学第一是指对子,再就是组长。对子能解决的对子解决,对子处理不好的,组长要进行统一指导。为了对子和组长的帮扶不流于形式,建议学校固定出堂清日结的具体时间,教师监督进行。比如大课间、下午放学时间。
2、教师辅导。有两种情况需要教师辅导,一是小组长讲不清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教师重点帮扶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时刻监测他们的学习情况,每节课都应重点关注这些学生。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尊重。另外,对于重点学生的作业教师最好做到面批面改。
3、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成长和家长的帮扶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不要以各种理由责怪家长的不支持,要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起家长关注孩子成绩的积极性,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家长布置作业。教师要利用好班级的飞信、 QQ群、电话采访、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反馈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堂清日结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家长,能利用好家长的教师,教学任务会减轻一半。
以上三种途径,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能力培养好、处理好、协调好,做好上面这三项工作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师要静下心来想出一套适合自己班级的办法,谁的办法多,落实的好,谁的学生就能受益,成绩就能提高。牢骚满腹,不讲技术,满堂灌输的落后教学技术已经远远不适合如今的教育体制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小组运转不开,自己又没心情辅导,家长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这样的教师课堂上再累,教学成绩的提升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四、开展“堂堂清”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心里要“三清”。上课前,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课堂上,能发现哪些学生学习有困难,什么地方不清楚,怎么及时调控;下课后,还有哪些学生没学会,你计划怎么让他学会。
2、要让学生有“堂堂清”的自我意识。每节课结束后,真正学会没学会,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要让学生养成每节课“自我清”的习惯。上课前,就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可能听不懂;课堂上,学习有困难时知道请教对子(组长),举手发问;下课后,自己觉得还弄不清楚的,要第一时间去请教老师、同学;放学后,发现自己今天学得确实有点迷糊的时候,要请教家长、教师。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听不懂,学不会的,要请家教“开小灶”。
3、抓好“堂堂清”要成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