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5年)》.docx
PAGE
1-
学习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5年)》
一、方案背景与意义
(1)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的制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因此,制定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5年)》,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方案的实施背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复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四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5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本方案的制定旨在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为农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具体来说,方案明确了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服务功能;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五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行动目标与重点任务
(1)行动目标方面,本方案旨在到2025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具体目标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例如,在河北省,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0%。
(2)重点任务方面,方案提出以下几项任务:一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推广使用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如浙江省某县通过实施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率达到3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如四川省某市,通过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环境。三是推广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降低农村厕所污染。如河南省某县,通过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有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四是提升农村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如江苏省某镇,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此外,方案还强调要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率。如通过推广“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例如,在北京市某区,通过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等问题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率。同时,方案还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三、实施保障与推进措施
(1)实施保障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例如,在广东省,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推进措施方面,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如浙江省,通过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科技含量。如山东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了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