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四、 使用书签》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第13课《四、使用书签》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3课《四、使用书签》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书签的使用,学生能够理解书签在信息检索和资料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同时,学生将学会利用书签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还处于初步了解阶段。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但对于书签这一功能的应用还较为陌生。在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尚需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在信息检索时可能缺乏有效的策略,导致效率低下。
3.学生在资料整理时可能缺乏条理性,难以有效管理和利用信息。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1.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检索和资料整理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书签的使用方法,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讲解书签的概念和作用,随后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添加、编辑和使用书签。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使用书签的经验,并探讨书签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3.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教程和互动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书签,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书签功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书签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电子书或浏览器时,有没有遇到过想要快速回到之前阅读或浏览的位置,但又找不到的地方?”
展示一些关于书签功能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书签的便捷性。
简短介绍书签的基本概念,即它是电子设备中用于标记位置的工具,可以方便用户快速返回。
2.书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书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书签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如书签名称、标记位置和关联内容。
详细介绍书签的组成部分,如书签栏、书签夹和书签标签,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书签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书签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书签应用案例,如在线阅读、网页浏览和文档编辑。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书签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书签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书签在不同学科或领域的应用,并提出如何优化书签功能的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书签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利用书签提高阅读效率”或“书签在课堂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书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书签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书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书签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书签。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在电子书或浏览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