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班组长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培训知识
1、班组的定义?
答:简单的说是一个基本生产单元。班组是一个由一人负责的班组,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强调全员参与,注重内部与外部的直接交流。班组的三个工作任务:1,在保证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的同时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 2,实施持续改进; 3,提高企业凝聚力
2、5S的5个内容?
答:整理 整顿 清洁 清扫 素养
3、什么是TPM?
答: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 ;目的:提高设备稳定性和生产能力,减少停机。赋予班组具体内容。
4、PDCA是什么?
答: 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处理。
5、多技能表技能水平有几个职业代码?每个代码表示什么意思?技能表上的SR?多技能目标?
答:有4个职业代码。分别为:I:了解本岗位质量要求及安全规定;L:了解本岗位情况,不能单独操作;U:合格的操作本岗位;O:有能力培训他人。SR:安全法规项
6、班前会的内容有哪些?
答:评价本班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的指标要说明原因和措施;通报公司的信息及交接班的信息;头一天的生产总结;当天的生产安排。
7、清洁标准?
地面:基本干净没有明显污迹,没有固体废弃物。
设备表面:漆见原色,铁见光;没有明显污迹,设备上相关标识、文字应清晰可见。
工具柜内部:工具摆放整齐,工具表面干净没有油污。
玻璃表面:基本干净没有明显污迹。
管理区域:地面没有烟头、固体废弃物和明显脏乱差的现象。
垃圾存放:严格按照ISO14000标准执行,所有垃圾必须分类,并有明确标识,标识要清晰可见。
焊点检查通则
1、概述
焊点检查是焊装车间三级检查的重要内容,旨在反映焊装车间的焊接质量状况和焊接质量水平。由武汉工厂质检分部焊装检查室和焊装车间共同执行,焊装车间执行一、二级检查,焊装检查室执行三级检查,焊接实验室负责结果处理、解释和调整工作。
1.2三级检查的内容
一级检查由车间操作人员执行,主要是目视检查,检查外观质量。
二级检查由车间质量员执行,主要为非破坏性检查,检查外观和通过扁铲检查焊接虚实情况。
但以下情况不得使用扁铲检查,须通过目视或破坏性检查来判别:
最小板厚>1.2mm或焊点离零件边缘>45mm,超出扁铲作用范围时。此时可用目视初步判断,依据:
——压痕深度
——加热区大小
——压痕直径
有良好外观要求时,如车门、侧围外板、发动机罩、前翼子板外板等。
三级检查由焊装检查室的破坏间执行,主要是破坏性检查,检查焊接内部质量和焊接强度。
1.3焊点检查频次
焊点检查频次由焊接实验室负责。主要依据是当前阶段的产量(25-30台/次)、焊接质量水平和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一般地,一级检查频次均为100%,即逐检;二、三级检查频次均焊接实验室所颁布的频次表,执行时频次不应低于该表规定。
1.4焊点质量要求
1.4.1基本要求
A 焊点步距:为保障产品质量,各焊点间的相互距离是有一定要求的。
最小板厚 e≤1.27mm e>1.27mm 焊接 20mm 30mm 涂胶-焊接 45mm 45mm B 焊点边距:靠近切边边缘的焊点,其与边缘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
最薄的板材厚度 e≤1.2mm e>1.2mm 一般使用的焊点
(B类) 0 0 强烈活动的焊点+所有的安全和/或法规项焊点(A类) 1 1 1.4.2具体要求
检查的每一个焊点都有一个编号,并与制造号一致。检查卡的图上详细注明焊点位置及编号,并列出每个焊点的外观、直径和属性。
A 焊点直径:即焊点应有的最小直径。当焊点为椭圆或不规则时,取最大和最小直径的平均值。当作目视检查或非破坏性检查时,可以压痕底部直径判别。当破坏性检查时,以实际熔核直径为准。
B 焊点属性(At或△):焊点的属性分为A类和B类。
A类焊点通过以下标记表示:
S:安全项焊点
R:法规项焊点
SR:安全法规项焊点
其它标注B或未标注属性的为B类焊点。
C 焊点外观要求指数(A):零件上的焊点,其外观质量要求因其所处车身位置不同而不同。如形成商品车后依然可见的外露焊点,其外观质量直接影响整车的外观质量,因而这些焊点的外观要求较高。另有些因安全因素而有要求的焊点,如在焊装以后的工序中或将来车辆维修时,会因为焊点的外观不好或毛刺而划伤操作人员或零件等。焊点可能的外观缺陷有:压痕、焊接变形、毛刺、飞溅、过烧、烧穿等等。我们用焊点的外观等级指数表示焊点缺陷类别和轻重程度:
“2”或PS:外观很好,允许轻微压痕,禁止其它缺陷
“2 2”或PS:外观好,允许压痕,禁止其它缺陷
“6”或PP:允许压痕、变形,禁止毛刺等其它缺陷
“7”或C:允许压痕、变形和较小毛刺,禁止其它缺陷
1.6 缺陷焊点的处理
A 重新点焊。
B 不能进行点焊时进行返修,即用一个相当的焊点取代缺陷焊点。对一般焊点,如不能返修则办理偏差回用;如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