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压缩技术成为了处理和传输大量图像数据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图像压缩技术的目的是在不损失过多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减小图像数据量,从而降低图像处理和传输的成本。目前,现有的图像压缩技术往往只关注空间域,而忽略了多尺度几何分析的潜力,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本研究选取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具体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
1.对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或者分形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图像信息。
2.利用多尺度几何分析进行特征融合:将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图像信息。
3.采用合适的编码方法进行压缩:选取合适的编码方法,对融合后的图像信息进行压缩,保证在不失真的前提下降低图像数据量。
4.进行性能评估:对所提出的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进行性能评估,比较其与其他图像压缩技术的优缺点。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开展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实现对图像信息的全面分析与编码。
2.较之传统的基于空间域的图像压缩技术,提高压缩率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3.实现图像快速传输与处理,并在航空航天、医学数字化、远程教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进度计划
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和具体任务如下:
第1-2个月:阅读相关文献,熟悉多尺度几何分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第3-4个月:对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图像信息。
第5-6个月:利用多尺度几何分析进行特征融合,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图像信息。
第7-9个月:选取合适的编码方法,对融合后的图像信息进行压缩,保证在不失真的前提下降低图像数据量。
第10-11个月:对所提出的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技术进行性能评估。
第12个月: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参考文献
1.王佳明,程孝松,等.基于多分辨、多尺度分形分析的图像压缩技术[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10(7):639-645.
2.周升平,李峻岭.基于小波变换和分形分析的图像压缩技术[J].电子学报,2001,29(8):1247-1250.
3.董瑞强,郭凤英,等.基于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的图像压缩技术[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25(3):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