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培训 4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地 质质 灾灾 害害 监监 测测 技技 术术 方方 法法
晏鄂川教授晏鄂川教授 博导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武汉))
yecyec6970@163.comecyec6970@163.com
提提 纲纲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前前 言言
•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
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
的灾害。
•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
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
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
矿坑突水、岩 (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
田燃烧、诱发地 (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
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
缩、冻土冻融等等。
前前 言言
•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
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地质灾害
(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
受灾对象 (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
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
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前前 言言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
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
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
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人、物避开地质灾
害危险区 (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
出危险区 (被动撤离)等。
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 (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
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
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
的遭遇” (刘广润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前前 言言
•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
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
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4、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服务。
前前 言言
• 监测预警工程
人们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的运作体系称
为监测预警工程,它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的
建立和运行,岗位责任人员组织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临
灾紧急抢险避难行动方案的制订 (及后续执行)。
监测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应贯彻以下基本原则,即:
(1)监测、预警方法要土洋结合,以有效为准;
(2)工作队伍要群专结合,以专带群,重大问题靠专,
面上的问题靠群;
(3)管理决策要技政结合,技术上负责搞好灾情、险情
判断,行政上负责工程系统运行的组织实施。
提提 纲纲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