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十三大市中考语文试卷汇总.doc

发布:2018-04-14约6.99万字共8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江苏省十三大市中考语文试卷汇总 200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积累·运用(30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7分)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 )、深邃、xuan( )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娴静空远,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恢宏壮阔。她如甘霖滋润着荒芜的心田, 。 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陶ye( )高尚的情操 ,诗化多彩的生活。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传承华夏文明。历时两个月的连云港市“中学生中华经典诗文群体朗诵”大赛,把连云港市的振兴阅读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3分)。 请仿照划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 请你为学校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2分) 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③ 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又一年矣。(诸葛亮《 》)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11题。(15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未有其比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久之不去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14题。(10分) 比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与此同时, “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制订中。  这 是一个令人十分振奋的消息,它表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在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着对文化振兴的这份理性与热情,这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标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因此,放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看,致力于文化发展也许比成功的经济振兴更为重要。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这成就,多是在经济领域的,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几乎是乏有可陈。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长此以往,危及的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位西方思想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这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自己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自然是国将不国了。  即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当前也离不开与文化的交融,中国就很吃了这方面的亏。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熊猫”却成为美国的财源,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千古传诵,却被迪斯尼搬上荧屏赚了几个亿;中国的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惟独文化产业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普遍占到GDP的15%左右,美国甚至超过20%,我国则刚刚超过3%。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没有文化内涵,在将来的竞争中必然劣势日显。   文化复兴是一个比经济振兴更为重要更为艰难的命题。唯因如此,才更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12、依据文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3分) 13、文章第自然段列举“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章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比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这一观点的?请试作分析。(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