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两家子乡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及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康平县两家子乡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及思考
摘要:自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辽宁省康平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两家子乡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下, 两家子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切实采取和实施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在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调查了两家子乡10个村的退耕还林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乡的实际情况做了认真分析,对该乡如何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康平县;两家子乡;退耕还林;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S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46-2
1 康平县两家子乡自然状况
康平县两家子乡位于科尔沁沙漠南缘,地势平坦。全乡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共辖10个村,64个村民组,3620户,农业人口12418,农民人均耕地4.5亩。
两家子乡属温带北缘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58.9mm,其中60-80%集中在夏季,年蒸发量为1953mm,为降水量的3.5倍。我乡系全县重风区,年平均6级以上风达50-80d,风向以西南,西北为主,春秋时常有沙尘暴出现,乡里的主要街道每年都要淤积很厚的沙土,连车都无法通过。
全乡土壤类型可分为风沙土、草甸土。自然植被系温带草原植物区系,代表植物可非为三类:第一,散生家榆、小叶杨、黄柳;第二,引进的杂交杨、旱快柳、沙南白榆;第三,黄蒿、碱草、马尔草、披肩草等内蒙草原植物。在退耕还林之前,林地有11739亩,主要以防护林为主,但是品种老化,林龄过长。
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自2002年国家在康平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为改善两家子乡生态环境,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解决土地沙化,改变村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全乡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制定了退耕还林的具体实施目标。
2.1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在确保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兼顾农民的利益。
2.2 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优先安排坡耕地退耕还林及沙质耕地的退耕还林
积极发动老百姓严格按要求高标准的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2 退耕还林现状分析
通过近几年努力,康平县两家子乡总计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其中耕地1.8万亩,荒山造林0.6万亩,涉及10个行政村、64个组、1967户。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对森林生态特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有很大的增强,全乡风沙封路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1 退耕还林的成果
2.1.1 蓄水效益 每年每亩可增加蓄水20m3,全乡2.4万亩林地可蓄水48万m3。每立方米按1.5元计算,每年增加蓄水量折合72万元。
2.1.2 保土效益 每亩年保土1.5t左右,可保土3.6万t。每吨按1元计算,每年可防水土流失折合价值3.6万元。
2.1.3 保肥效益 退耕2.4万亩,因减少水土流失保住有机质480t,折合厩肥1440t,保氮肥24t,折合尿素48t,可保磷肥24t,保过磷酸钙24t,保钾肥48t,折合氮化钾96t,按市价,每年保肥效益21.6万元。
2.1.4 木材产量效益 全乡退耕还林2.4万亩,到主伐期时,按平均胸径18?、平均亩株数50株来计算,共折合蓄积7.8m3,其总蓄积量可达18.7万m3,按出材率60%计算,折合木材产量11.2万m3,每立方米按木材的综合售价350元计算,可获得木材价值3920万元,按木材综合生产成本150元每立方米测算,其成本1680万元,实际木材纯收入2240万元,到主伐期平均每年纯收入140万元。
综上所述,两家子乡的退耕还林效果显著。为巩固成果,目前在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几方面做了进一步细致的防范措施。同时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活问题正积极扶植农民进行林下经济的开发。
3 退耕还林中遇到的问题
3.1 林牧矛盾突出,退耕还林增长速度逐年降低
两家子乡农户多半都养牛羊等家畜,牲畜数量又较多,林牧矛盾十分突出。两家子乡的地势多为平原,森林植被有限,且离农民聚集区较远。这些年由于退耕还林,林地植被恢复相对较好,恰好为牧民提供了放牧的舒适环境,故牛羊践踏毁林的情况十分严重,个别地块还出现了很多病死树,林相残破等问题。
3.2 林木被偷的现象较多,严重毁坏退耕还林成果
随着林木的不断生长,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心中,这些矗立的林木早已成了一块不可多得的肥肉。有些盗伐者在自家使用不多,取之方便且无经济投入即可获得利益的驱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