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减震、隔震发展趋势.pdf
规划与设计2017年12月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减震、隔震发展趋势
都磊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近几年来,各地的地震频发,这不仅仅会给建筑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更是会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
胁。因此,采取减震和隔震措施避免地震对现代建筑的伤害显得尤为重要.减震和隔震对于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来说十分关键。本文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减震和隔震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减震、隔震;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3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7)48—0136一O1
在各个不同级别的地震过程中,强破坏力十分明显,地震给人们的施工的过程当中同步进行,在建筑的各个关键部位设置隔震措施。
财产和生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建筑整体安全、抗震性能是建筑设3.2基础隔震
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情况来看,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危害的最基础隔震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间设置了隔震的措施,减少地震波律
有效方法就是减震和隔震,建筑结构加入了减震隔震技术之后,地震对上的结构传递,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这种隔震的方法比较适用于体
建筑的损伤明显减少,虽然建筑结构增加减震在工程造价上会有一定程型比较规则的多层和低层建筑结构,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效果比较差,基
度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减础隔震主要包括了粘弹性隔震、摩擦摆隔震、滚轴滑移隔震、摩擦滑移隔
震、隔震十分必要,本次论文将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震等等各种模式和形式,隔震的装置还包括了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混
1建筑结构减震与隔震技术合隔震以及滑移隔震等等。
通常情况下,通过对建筑阻尼与地震能量之间关系的应用,实施建3.3建筑结构层间隔震
筑减震是非常有效的。建筑阻尼增加,会增加地震能量的消耗作用,减震层间隔震是抗震和结构隔震相互结合的方法,它在原有的建筑结构
措施采用的技术就是通过增加建筑阻尼实现消耗地震能量,让建筑的主基础上安装了隔震和质量支座构成的耗能减震装置,地震的时候,耗能
体在受到地震灾害的时候能够适当避免和减轻。对于消能部件的位置布减震结构吸收并且消耗了地震的能量,减少了结构地震反应,这种做法
设和数量确定,需要经过精准的计算和分析。一般情况下,消能部件会设主要适用于旧房的改造,施工的方法和操作都更加简单,跟建筑物基础
置在两个主轴方向上,实现附加两方向阻尼刚度的作用。在极少数的情隔震的方法相比较,层间隔震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减少的效果也
况下,消能部件都是设置在结构变形比较大的位置上,让整个建筑阻尼能够达到1/10~3/10。层间隔震效果不及基础隔震效果,它利用结构加层
能够平衡,分散地震的能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保证建筑物安全。或者是隔震层的方式,做出了适当改建达到减震目的,简单易行,而且隔
2建筑结构减震措施震设施采用了橡胶支座。
减震措施主要原理就是借助于建筑物以外的部件,增加建筑物阻4结束语
尼,消耗掉来自于地震的结构能量。避免建筑在地震当中受到伤害,消能总而言之,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
部件布设必须要经过精准分析。减震措施不仅仅可以应用到新建的建筑隔震技术从设计、产品开发及施工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
结构当中,还可以对建筑物现有的局部基础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同时借的距离,隔震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发展成长期。未来我国建筑隔震技术在
助于消能减震装置或者是消能减震元件,减轻建筑物收到地震的作用隔震理论体系、高性能隔震产品开发和精细化施工技术的实施等方面均
力,保护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筑物在建成之后,若想要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