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一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生物部分组成
–根据它们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在能量流 通和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
三大 基本类群:
? 生产者
? 消费者 (异养生物 )
? 分解者 (异养生物 )
一、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湿地植被
湿地植物是湿地其它生物类群生长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 主要来源 。
不同类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1 湿地植被类型
湿地植被生态类型多样,分为:
–湿生植物
–水生植物
–盐生植物
–耐盐植物
–红树林
1.1 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或浅水区域的植物。
─ 阴生湿生植物 :如有些蕨类、附生兰科植物等生活在 热带雨林中,林内光照微弱,
蒸腾也弱,故根系不发 达,抗旱能力极差。
─ 阳生湿生植物 :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 泽地区或湖边。如莎草科、蓼
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 类,叶片上常有防止 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也发达。
1.2 水生植物
狭义的水生植物 :
只有植物体的部分或全部,长期离不开水 域生活的植物。
广义的定义 :( 淡水和咸水 )
只要是生长在水边潮湿地上的植物,都应 该归为水生植物。
按水质分 淡水 和咸水 植物。
按水流动性分 流水 和静水 水生植物
水生植被分布不像陆生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多为 广布种 或世界种 。但各地区
水域环境并 非完全一致,不同地带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水生植 被类型
–比如河流上游多湍流,水中溶氧量高,河床多以石砾垫 底,水流清澈,以固着
性藻类为主,如刚毛藻、丝藻和 硅藻。下游水流平缓,水温较高而含氧量低,河床多
为 泥质或沙质底,植物多为浮游性的绿藻、蓝藻和部分硅 藻为主,在浅水区常有高
等植物成片分布。
按生态型,水生植物又包括 :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漂浮植物
–沉水植物
–浮游植物
1.2.1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生长在水深 0.5- 1.0m 的浅水区,根 或地下茎生长在泥底中,茎叶则
挺身出水面的 植物,如莲花、香蒲等。
1.2.2 浮叶植物
水生浮叶植物是指生长在浅水区,叶片漂浮在水 面上,形状多为扁平状,叶上表
面有气孔,根或 地下茎固着在泥土里,根部所需的氧气经由叶片 的气孔由外界来供
应,叶柄会随着水的深度而伸 长的植物。常见的有 田字草 、睡莲 、菱角 等。
1.2.3 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又名 浮水植物 ,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
使叶片或植物体 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 面,植物体无根或
根不固着于水底土壤中,某些 还具有特化的气囊,能够随风漂游。常见的有 布袋莲 、
水鳖 、满江红 、槐叶萍 等。
1.2.4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或大部分沉浸在水 下面,根固着在水下泥土里或漂浮于水
中的 植物。常见的有 水蕴草 、 苦草 、石龙尾 、金鱼藻 等。
1.2.5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 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 浮游植物
就是指浮游 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 藻、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