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药理学重点总结[教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
超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
四川大学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与问答等考点相关合辑2009版
2008年12月19日
名词解释
1、肝肠循环
. 有些药物及代谢物经胆汁排泄入十二
指肠,一些结合型药物在肠中受细菌和
酶的水解可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
可使药物消除缓慢,作用时间明显延
长 。
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 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
类,使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
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
乘机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3、继发反应
. 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后果,继
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
应,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
生素时产生的二重感染。
4、首剂现象
. 即首次应用哌唑嗪后,可发生严重的体
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在直立体
位、饥饿等状态下较易发生。
5、首过消除(首过效应、首关消除、首关
效应、首关代谢)
.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
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
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
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
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
消除
6、肝药酶诱导剂
. 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药。
7、肝药酶抑制剂
. 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药。
8、强度(效价)
. 指药物作用的强弱程度。
9、极量
. 或称最大有效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
现中毒的剂量。
10、效能
. 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此时以达到最
大有效量,若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
加。
11、精神依赖性
. 即心里依赖性或称习惯性,是指使用某
些药物以后可产生快乐满足感,并在精
神上形成周期性不断使用的欲望,其特
点是一旦中断使用,不产生明显的戒断
症状,可出现身体多处不舒服的感觉,
但可以自制。
12、身体依赖性
. 即生理依赖性或称成瘾性,是指反复使
用某些药物以后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
状态,其特点是一旦中断药物可出现强
烈的戒断症状。
13、最小抑菌浓度(MIC)
. 是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
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14、最小杀菌浓度(MBC)
. 是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的
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15、部分激动剂
. 具有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双重特性,亲和
力较强,内在活性弱。
16、副作用
.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
无关的作用。
17、调节痉挛
. 毛果芸香碱作用域睫状肌的M胆碱受
体,使远物难以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
上,故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睫状
肌上的M受体被激动→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突,屈光度增大
→眼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
18、调节麻痹
. 睫状肌松弛退向外缘,悬韧带向周围拉
紧,使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导致屈光
度降低,不能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
像于视网膜上,看近物模糊不清,只适
于看远物。
19、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
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及排泄过程,特别税血药浓度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20、后遗效应
. 是指停药后原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
以下而残存的药理效应。
21、受体的上增性调节
. 长期应用拮抗剂或手提周围的生物活
性物质浓度低,产生强而持久的阻滞作
用时,可使受体数目增加。
22、受体的向下调节
. 长期应用激动剂或受体受体周围的生
物活性物质浓度高,产生强而持久的激
动作用时,可使受体数目减少。
23、天然抗生素
. 由某些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抗生素。
24、肝肠循环
. 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强的水
溶性代谢产物,可自胆汁排泄,若此时,
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
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
25、耐药性
. 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无反复
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26、耐受性
.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特别不敏感,需加大
剂量才能获得疗效。
27、药物效应动力学
. 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
应用或适应性等。
28、血药浓度坪值
. 每个一个半衰期用药一次,经4~6个半
衰期后可达稳定水平的97%,此时血药
浓度上升的幅度逐渐减缓并趋于稳定,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个相对稳定的水
平称为坪值。
29、药理学
.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
作用的一门学科。
30、半数致死量(LD50)
. 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31、半数有效量(ED50)
. 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剂量。
32、半数中毒量(TD50)
. 50%实验动物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
33、治疗指数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