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筒结构办公楼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范本.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__年 月 日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 工程测量概况
本工程位于XX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处西北侧, 本工程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沟谷地貌,原地形总体为西高东低,场地中间为东北-西南向缓沟。地面高程约285~313m,相对高差近40m,根据地堪报告,拟建场地内地层层序较正常,无滑坡、断层、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本工程可XX市测点有(0D0041,0D0042,IV1005)详见附页XX市勘测院提供的控制成果表。0D0041与另外XX市测点能通视。测量重难点是钢管柱在安装过程中,其标高、轴线、垂直度的控制。
2 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建设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资料。
(2)施工现场的实际地形、地质情况。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4)坐标系统:XX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5)本工程设计图纸。
3 主要的测量工作
本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分为控制网测量、土建施工测量、钢结构施工测量、机电设备安装测量、装饰工程测量、结构施工期间的各种变形监测及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几个方面。
4 施测的基本原则
本建筑地上部分总高度154.8m,属超高层建筑XX公司将通过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以及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达到本工程的测量精度目标要求。建立两个等级测量控制网,以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局部测量控制网加密的手段,确保各级控制网的整体统一。地下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控制,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法定位。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控制,采用激光垂准仪将平面控制网整体同步传递,每隔30 米左右基准点上移一次,高程用全站仪架设在激光控制点上垂直向上引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坚持:
(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以大线控制小线的原则。
(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数据的正确性,每一步数据都要经过计算和复算。
(3)定位放线工作必须经自检、互检。
(4)测量方法要简洁有效。
5 主要测量仪器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程放线精度要求,主要测量仪器配备如下: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
1
全站仪
SET230RK
1
5Km,精度±(2+2ppm×D)mm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楼层轴线测量等
2
自动安平水准仪
苏光DSZ2
1
± 1.5mm
标高测量
3
激光垂准仪
DZJ2
1
1/20万
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4
钢尺
50m
1
已检定
水平及竖向距离量测、验线
6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6.1 一级导线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开工前首先复测业主XX市测点(0D0041,0D0042,IV1005)办理书面交接手续。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在基坑周边加密控制点(K1、K2、K3、K4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点位稳固不受后期施工影响等条件XX市测点构成闭合导线网,通过导线测量及平差后形成一级导线控制网,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使用。由于一级导线控制点位都设在基坑周边可能发生沉降变形,所以在施工阶段,要定期复测导线网。地下室及基础施工直接利用一级导线控制网实施测量放XX市测点及加密控制点位置如下图所示:
XX市测点及加密控制点位置示意图
6.2 地上部分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置
待施工至±0.000m后布置塔楼及裙楼施工测量内控点形成内控网并与一级导线控制网之间能够进行闭合校验及平差,形成统一的测量控制体系,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使用。
本工程1号塔楼采用内控点形成二级控制网直接使用至结构封顶。在首层楼板浇筑时,在1号塔楼首层核心筒外四角楼面上分别布置K5、K6 、K7、K8四点(布点原则为避免与结构的梁冲突)。一号塔楼内控点布置示意图如下:
1#塔楼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裙楼共设置 K9、K10、K11、K12四个内控点(布点原则为避免与结构的梁冲突)形成裙楼的二级控制网,以满足裙楼的施工。裙楼内控点布置示意图如下:
裙楼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首层内控点的做法:首层结构地面浇筑混凝土之前,利用一级导线网放出内控点的设计位置,埋设-6mm×200mm×200mm的 预埋铁件,待混凝土终凝稳定后精确测定点位并用钢画针刻上十字标记。预埋铁件如下图所示:
预埋铁件平面图 预埋铁件立面图
6.3 平面控制网的引测
6.3.1 地下室及基础施工直接利用一级导线控制网实施测量放线。
6.3.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