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的宏观调控01678.ppt

发布:2017-09-01约3.43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的宏观调控 导入新课 前些年,浙江曾刮起一股“花木旋风”,一株不满周岁的小龙柏可卖2元钱。有的农民在自留地里种龙柏等花木,一年就成了万元户。于是,许多人都拿钱去开发花木苗圃。一时间,种龙柏的人激增。龙柏行情影响到贼情,小偷的黑手转向龙柏等花木。这又促使很多家庭驯养凶犬,给龙柏当保镖。可不久,各乡龙柏泛滥成灾。当初2元钱一株的小龙柏价格跌到每株5分钱也没人要,许多人家只好认赔,把龙柏连根拔掉,晒为干柴。龙柏命毁,狗因失去喂养价值而被宰杀。──“龙柏烧狗肉”。 思考: (1)为何同一种龙柏会出现如此悬殊的价格? (2)这种经济现象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 分析:有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消防、全国消防日(11月9日、火警119),假设某处发生火灾,报警后,在市场调节作用下,消防部门会与受灾方讨价还价,甚至达不成一致意见,而此时生命财产已遭重大损失,故市场不能调节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 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如枪支弹药,不健康书刊,经营者可能大发其财,但会给公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损害,故不能依靠市场调节 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 2、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出发点) 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会最大限度追求自身利益,由此会产生两种结果: ①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②易引起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盲目性(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分散经营,单个商品的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故作出的经济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此带来后果: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滞后性(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需要一个时间差,故滞后性带来后果: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农、林、大型项目建设) 一哄而下 参考意见 启示1:生产经营者要懂得市场经济特征和市 场缺陷等知识,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 决策。 启示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要理解国家 观调控政策 例题1 长沙一餐馆利用哺乳期妇女的人乳开发乳菜品种,引发广泛争议。《北京青年报》(2003.2.9)“长沙人乳宴”事件有新进展,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早有“人体母乳不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日前,卫生部有关部门已将该文件转至湖南省卫生厅,要求按文件精神进行处理,今后,无论何地再搞“人乳宴”将是违法之举。人乳宴”事件表明(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 D、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只有把“有形手”(宏调)与“无形手”(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正所谓:“有形手,无形手,携手朝前走,共赴 富裕路!”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1、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 控制。 重点分析:“宏观调控”主要为间接调控,凡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进行干预。 主要为宏观管理,即政府主要对市场进行宏观总量的控制,要解决的主要是战略性、政策性的大问题,而微观经济决策(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交由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 主要表现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稳定物价(国民经济持、快、健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国家独立、主权) 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①表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重要性: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增加就业: 必要性:①使劳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②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 ①含义: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②重要性:是实现国民经济特、快、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 ①含义: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支大体平衡; ②重要性: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总结:四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要实现目标,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统筹安排。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经济政策和计划 ─经济利益 ─经济活动 (2)特点:间接性 (3)主要工具:经济杠杆 经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